山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2、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的事件是

A. 陕西革命根据地会师

B.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 过草地

D. 遵义会议

 

3、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我国(     

A.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C.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D.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5、《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救亡决论》,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的口号。自这时起的近半个世纪内“□□”成为所有爱国者心目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救亡

B.变法

C.洋务

D.自强

6、下图所示为2021年5月24日袁隆平逝世后,各地民众自发发起的悼念活动——“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出现下图场景的原因在于袁隆平()

A.发现了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

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克服困难研究核武器,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7、七年级二班同学准备在春学期结束时办个画展。请帮他们找到画圣吴道子的作品( 

A.《步辇图》   B.《送子天王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葡萄图》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激情奔放的时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优秀作品的是(  

A.《青春之歌》

B.《东方红》

C.《英雄儿女》

D.《哥德巴赫猜想》

9、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下列企业,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湖北织布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福州船政局

10、近代报刊一定程度上记载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是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的重要史料。通过阅读这些报刊史料,我们可以了解到(     

A.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B.君主立宪政体实行

C.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传统政治秩序被打破

11、“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江西革命根据地

12、蔡元培,北大校长,生肖属兔。陈独秀,北大文科学长兼《新青年》主编,比蔡小十二岁,属兔。胡适,北大教授,比陈小十二岁,属兔。1917年,三位联手,打破旧传统,人称“改变中国文化的三只兔子”。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兔子”是(     

A.胡适

B.李大钊

C.蔡元培

D.陈独秀

13、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它描述的是(     )的制度。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西亚

14、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15、下图是两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列强侵略

B.民族抗争

C.近代探索

D.革命救亡

16、胡乔木曾说:“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这一伟大事变”的作用是(     

A.推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完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7、下列哪一项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过程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18、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D.它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0、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

B.叶挺

C.冯玉祥

D.毛泽东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2年7月。

(2)地点:上海。

(3)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__________。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22、1924年1月,(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4、文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魏源编著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著作是

(2)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3)《狂人日记》提出打倒吃人的礼教。该作品的作者是

25、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_____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26、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并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7、《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英国获得了________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通商口岸________的权利。

28、徐悲鸿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

 

29、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

(1)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2)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3)被誉为“铁人”,有着艰苦创业精神的大庆石油工人——

(4)以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螺丝钉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榜样的解放军好战士——

30、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的____________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发动的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试分析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32、2016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3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器物之变〗

(1)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企业。各写出其中一例。

〖制度之变〗

(2)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维新派掀起的运动是什么?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思想之变〗

(4)“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感悟之变〗

(5)综合上述问题探究,请你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