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宗旨是( )
A.“振兴中华”
B.“驱除鞑虏”
C.“恢复中华”
D.“创立民国”
2、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7月至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和通过了( )
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 《土地改革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3、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4、1894年黄海大战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名称 | 火炮/门 | 鱼雷发射管/架 | 总排水量/吨 | 总兵力/人 | 平均航速/节 |
北洋水师 | 195 | 556 | 32100 | 2126 | 10.2 |
日本联合舰队 | 268 | 568 | 40840 | 3916 | 14.5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
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
C.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
D.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
5、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上述变化主要目的
A.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D.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6、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7、1953 -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中的伟大创举是
A.建立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实行赎买政策
D.走人民公社化道路
8、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领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A.设立总理衙门
B.签订《南京条约》
C.镇压农民起义
D.建立近代工厂
9、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探索的事件。下面哪一点是它们在影响上的相同点( )
A.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时发生的
B.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和近代化发展
D.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 都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B. 都经过了长期的准备
C.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都是青年学生为主力
12、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有( )
A.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 制造旅顺屠杀惨案
C. 割占澎湖列岛 D.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3、面对蒋介石血腥屠杀政策,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发自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4、召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的会议地点是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15、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自由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
D.白话文带来了语言变革
16、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
A.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D.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18、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
A.实行对外开放
B.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为了驳斥抗战期间出现的速胜论与亡国论,毛泽东在1938年撰写了哪一伟大著作?( )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C.《论持久战》
D.《井冈山的斗争》
20、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 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由此可见,我国重视
A.从经济上扶持少数民族地区
B.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C.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深入
D.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
21、根据提示列举相关事件。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
(2)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伟大构想——___________
(3)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____________
22、《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3、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
24、经过:遵义会议——四渡________(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5、提出“实业救国”的近代状元实业家是——( )
26、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德国)_______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_______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_______试飞飞机成功。
27、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______。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______。
28、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
29、时间:_____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30、(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里程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国内、国际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
32、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漫天朝霞中,中国人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次会议不过匆匆一瞬,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
人物篇: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谁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决策篇:
(4)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外交篇:
(6)1971年10月25日,哪一历史事件使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7)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哪一个国际性组织?
33、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年月日)。
(5)你认为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台湾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说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现代化;而台湾问题的久而不决,不仅影响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环境,还影响世界的和平稳定。海峡两岸长期的紧张对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内伤,不仅影响到祖国大陆的经济建设,而且对台湾的伤害更大。从目前的情况看,台湾是世界上人均军费和军人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
(1)材料一中两位老人在谈话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历史大事?为什么张华的爷爷有“当家做主的喜悦”?
(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 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4)近年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