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2、有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26年,他这一生能够见证到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一南昌起义

⑤中国共产党诞生

⑥辛亥革命

⑦洋务运动

A.②⑦③⑥⑤

B.①⑦③⑥⑤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⑦

3、下列史实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4、某班同学准备以“近代中国各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为主题举办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该主题中农民阶级探索相符的有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洋务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6、下表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交通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7、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挥毫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结合图片判断,以下对此事件说明正确的是(  )

   

A.南京的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解放南京战斗是淮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C.毛泽东诗中的天翻地覆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D.南京解放标志国民党在大陆反动统治覆灭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C.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D.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9、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

③《马关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④井冈山会师⑤八路军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2、促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西安事变

13、吃饭拍照时发个朋友圈,付款时二维码扫一扫。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源于(     

A.网络技术的发展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

14、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元年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都曾被统治者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用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这里的“新发展理念”指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16、《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于1898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外国列强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

17、《戊戌政变记》中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皇帝),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皇帝)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以上情境的出现是因为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18、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O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19、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之相符合的是

A.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B.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黑虎掏心,决战徐蚌

20、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曾经出现的两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_

22、1935年召开的__________,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召开的__________,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转折。

23、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4、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民主自由原则。

25、两个一百年,即到______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6、______》在建国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在第一届人大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

27、国家主席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71年,林彪等人反革命阴谋被粉碎后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____”。

28、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曾经割走中国大片领土。请你说说与下列岛屿被割占得相关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香港岛:________战争,《________条约》。

(2)库页岛:________战争,《________条约》。

(3)台湾岛:________战争,《________条约》。

29、背景:经过________,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30、1929年12月,在_____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不少中国人进行不懈的学习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近代以来,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两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该运动提出什么口号?该运动的前期是如何“师夷长技”的?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直接导致了这场运动的爆发的是哪一侵华战争?这一运动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4)同样是向外国学习,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起来?

3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重大事件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谁?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什么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戊戌变法又被称为什么?此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1911年10月10日的哪次起义被称为该事件的首义?

(4)以上探究可以概括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主题?

3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在开放发展中,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市场和资源,依靠中国人民的辛勤和汗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创新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在全球开放发展的潮流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摘编自欧阳辉《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9年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哪一变革?

(2)根据材料二,归纳对外开放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指出中国走向世界的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