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了相关的内容,如“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亮相”。由此可知,该班学生研究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D.新中国的文化事业

2、对下列图示解读最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车轮飞转东西南戈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秘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从19世纪60年代起,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教育逐渐开办起来,下列相关的事项有

①办新式学堂                 ②设立翻译馆

③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④筹建新式海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于(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6、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7、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图,出现图中1839年到1840年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通商口岸的增多 B.虎门销烟的打击

C.鸦片战争的爆发 D.关税协定的签订

8、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  )

A.土地改革运动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9、“一国两制”的构想适用于下列哪些地区(     

A.开放的沿海城市

B.港、澳、台地区

C.少数民族自治区

D.新疆、西藏

10、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陈化成

D.徐锡麟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公布

C. 开国大典

D. 土地改革完成

12、在一所学校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的这所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3、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里的“成就”主要是指(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北伐胜利进军 D.“双十协定”的签订

1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

15、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年,我们迎来了“一个百年”,它是

A.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

B.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C.抗日战争胜利一百周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

16、国王路易十六说:“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对于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伏尔泰领导了法国大革命

B.伏尔泰推翻了法国君主专制

C.路易十六统治下政治腐败导致革命发生

D.启蒙思想点燃了革命火种

17、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本有深远影响的著作

B.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体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C. 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D.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18、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下列事件中能反映“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19、王敏同学在复习课上将“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是

A.工业成就

B.社会生活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小民同学在网上查阅有关“1900年廊坊战役”“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租界之战”等资料,请你判断他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D.台湾人民反对割占台湾的斗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一五”期间,川藏公路、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24、1839年,______领导了虎门销烟;______收复新疆。

25、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根据地;后来全国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______根据地面积最大。

26、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27、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

(1)太平天国建立前期颁布了《________》,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建立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2)《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8、1950年6月,我国颁布了《 》,这是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

29、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6年蒋介石全力围攻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30、识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_____________浮雕发生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2)这一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____________”

(3)这场革命运动总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华网北京2011109日电  10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十六字方针和这个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

__________ __________

(4)你认为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如果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你认为有什么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鞋,日戒谕将士虚心受辱”,以学习西人“秘法”,“我军惟有多用西洋军火以制之……始克有济”,促使他更“坚意要学洋人”。

材料二

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威立。李鸿章给轮船招商局的定位是:“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栽接兵军火,藉商民之国,而作自强之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兴办的企业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洋务运动前期兴办的企业有何影响?

33、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图1

图2

 

注:此图为1950年11月17日南昌市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人民政府给农民发放的土地所有权证

材料三: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答出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各是什么?图一事件消灭了哪一阶级?图二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