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中,正确的是

A. 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

B. 女子缠足之风开始盛行

C. 见面时的跪拜礼体现了自平等的新风尚

D. 旗袍等旧服装逐渐被人遗弃

2、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是

A. 中共一大   B. 井冈山会师

C. 强渡金沙江    D. 遵义会议

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

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威胁新中国安全

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关系不大

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远不怕战争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D.民族聚居

5、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人民解放军

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国民党政权

6、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历史事件是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 B.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C.国民大革命失败 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7、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七七事变

C.“不列颠之战”

D.九一八事变

8、辛亥革命后称谓上以“先生”“君”取代“大人”“老爷”,这表明辛亥革命后

A.摒弃崇洋逐新观念 B.社会习俗有了新变化

C.封建制度已经结束 D.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9、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在华投资设厂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划分势力范围

10、辛亥革命之后仍然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现象,其根源是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辛亥革命并未铲除君主专制的社会土壤

C.君主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D.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操纵

11、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在现阶段,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其中“现阶段”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袁世凯统治时期 D.清政府统治时期

12、张学良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 夺取政权   B. 地方割据   C. 拥蒋反共   D. 逼蒋抗日

13、“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些话是周恩来在     会议上的讲话。(   

A.亚非

B.日内瓦

C.联大

D.新德里

14、“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圆明园被毁成下图中的残壁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5、根据下面表格并结合所学,推论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正确

正确

 

赔款

正确

正确

正确

开放口岸

正确

正确

 

协定关税

正确

 

 

投资设厂

 

正确

 

保障安全(中外双方)

 

 

正确

 

 

①屡次赔款与列强的贪婪有关;

②从19世纪末开始,列强经济侵略方式转为以资本输出主;

③《马关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辛丑条约》“不割地”与列强在此之前已经瓜分中国和接受“门户开放”政策有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A.我国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政权机关,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C.由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代表参加制定

D.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纪年方法

18、“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组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从这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歌谣可以看出

A.农村变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当时“左”倾错误严重

C.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经济发展推动了所有制变革

19、以下是八下教材某单元部分课程子目。据此分析,该单元的标题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伟大的历史转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梦宏伟蓝图

20、“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基础)见课本P67

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___________,文章《___________》。

2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_____,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23、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和平解决;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24、目的:

国民党

一方面为________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____________身上

共产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

 

 

25、百团大战指挥者:____

26、局势:战略进攻之后,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主力退守沈阳、___、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27、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是__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_______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___________

(3)种植园和 _________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4)1785年,瓦特改进的______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29、______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0、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什么?创立人是谁?机关报是什么?在这个政党的领导下我国发生了哪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制定于何时?

33、例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3例)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摘自《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 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 …

——《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 中的 “总理”是指谁?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2)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

(3)材料二中美国的 “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两则材料,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