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如下图)导致“马首”遗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机敏”指的是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开展全方位外交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B.“民主”和“科学”
C.“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D.“新道德”和“新文学”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1840年6月,英国封锁珠江口 B.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
C.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D.清政府承认鸦片战争合法化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 开辟市场,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C. 为了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6、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根据图三判断,以下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省的是
A.海南 B.深圳 C.厦门 D.汕头
8、“长征路上除了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外,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红军长征( )
A.宣传了党的革命方针
B.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表现了革命的艰辛
9、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10、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l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始
D. 抗日战争进人大反攻阶段
11、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1966—1976年间的是( )
A. 彻彻底底清算,咱向地主要血汗 B. 文化革命齐造反,革命路上当闯将
C.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D.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2、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
A.清军的残酷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列强的疯狂进攻
D.农民军内部分裂
13、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侵华日军在这里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暴行。“这里”是指
A.武汉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把革命推向全国
C.北上抗日
D.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16、如下图所示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时的场景。以下有关此条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②割香港和澳门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材料中的“国耻”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8、下面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西藏和平解放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香港、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
A.民族团结
B.经济发展
C.祖国统一
D.大国外交
19、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②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④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不利于中国走向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0、它不仅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1、制定机关: ____________。
22、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____________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____________战争。
2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
2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5、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烟第一人”的是_____,他的主要功绩是_____。
26、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______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7、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
28、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______》;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也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______》。
29、1949-1956年被称为____________;1956-1976被称为____________;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____________。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社会性质是____________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进入____________。
30、1988年开放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
3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因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时,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举行示威游行的主力军是谁?后来(6月5日及以后),五四运动主力又是谁?运动中心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3)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4)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3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及主要内容。它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中日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苏建交”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取得上述外交事业成就的先后顺序,补全示意图。
(2)除以上外交成就外,请再举出一项新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根据以上外交成就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3)结合以上探究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变化情况。对此,你有何启示?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然而,182年前(截止2022年),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62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毁灭了圆明园;122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 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下图三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
材料三 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他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中“182年前”、“162年前”、“122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几次侵略战争?
(2)这些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说出上面三位人物的英勇事迹。
(4)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近代历次抵御列强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5)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