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是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并能真实反映事件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以下可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史料”是(     

A.影视剧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B.光绪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C.历史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

D.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3、下列事件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严重失误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中共八大 ③“大跃进”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4、同盟会成立以后,在安庆领导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是光复会会员

A.孙中山 B.黄兴 C.秋瑾 D.徐锡麟

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事件(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创办民报

D.光绪颁布诏书

6、“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B.大跃进运动使人们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们富起来了

7、下表所示作品内容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作者

作品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A.近代化探索

B.新时代曙光

C.科教兴国

D.抗日救亡

8、如下所示的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C. 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D.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9、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内容包括

①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

③全面发展科技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10、19世纪90年代,一场战役结束之后,光绪皇帝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祭奠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一位清军将领。光绪皇帝哀悼的是

A.徐邦道

B.丁汝昌

C.邓世昌

D.左宝贵

11、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报道: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

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材料表明他们此举的目的是

A. 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B. 落实中共一大纲领   C. 支援北伐战争   D. 响应秋收起义

12、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面是小明同学绘制的他的部分人生轨迹,有误的一处是

A.A

B.B

C.C

D.D

13、在黄海战役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敌人军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海军将领是(   

A.邓世昌

B.左宗棠

C.丁汝昌

D.林则徐

14、抗美援朝战争以劣势装备打败了高度现代化的敌人,“自此雄风起,一战扬国威”。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④西藏和平解放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16、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皇报告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让他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7、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他的文章   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8、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19、《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20、一个人曾在1904-1909年间主张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请判断这个人是:

A.詹天佑 B.张謇 C.冯如 D.侯德榜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1)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__________。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__________》。

22、经过:遵义会议——四渡________(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3、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___________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

2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是( )

26、三大改造是对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改造成为__________

27、重要战役:江西______战役,歼灭日军9000余人。

 

28、内战爆发:________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___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9、1911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____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0、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直以来世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众说不一。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又有什么遗憾?

32、说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并列举在这一时期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一例即可)简要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教训?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511日)

材料二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群体的斗争?他们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什么作用?

(2)材料二的作者认识到中国革命应该依靠哪些人?这些人通过哪些斗争方式让作者看到他们具有巨大的力量?

(3)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哪次会议的成果,并概述其意义。

材料三:1978年11月,某地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材料五: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5)材料中,邓小平当时在福建画的“圈”是哪里?他“写下诗篇”又是哪一历史事件?随着改革开放深入,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六: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内涵。谈谈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应做些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