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冬奥会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新发展理念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下列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林则徐
D.洪秀全
3、毛泽东说:“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B.从幼稚走向成熟
C.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寻找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4、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法令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明定国是诏书》
D.《论联合政府》
5、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示意图反映的重大制度创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邓小平评价“文革”: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
A.四五运动
B.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7、对于辛亥革命,有学者写道:辛亥之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辛亥之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辛亥之功绩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矗立的“民族丰碑”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完成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8、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样式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
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加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 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 西方服饰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C. 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 社会习俗变化,体现鲜明的政治色彩
9、被称为“第一人权宣言”,并且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10、哪次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1、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12、“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所主张的“政治革命”指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扶助农工
13、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34—1936年”“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这三个关键信息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古田会议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14、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新中国代国歌的会议是
A.开国大典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5、他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16、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995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 )
A.实施义务教育 B.开展“希望工程” C.恢复高考制度 D.科教兴国战略
17、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最能反映运动性质的口号。下列口号所体现的性质与之相同的是:
A.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C.实业救国,振兴中华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8、从希腊半岛兴起,征服了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前身是
A.马其顿
B.雅典
C.斯巴达
D.阿拉伯
19、从1978年后的三十多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工农业产品增多,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等等,这些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国外兄弟国的扶持 D. 科技发展
20、八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2001年是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的一年:中国上海承办了___________(组织全称)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___________(组织全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2、1935年冬,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8年______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3、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力量是________。
24、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解散________;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____________,可指定继承人。接受________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________________”,准备元旦登基。
25、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6、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__。
(2)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__________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古希腊神话影响广泛,______________是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4)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国家统治权实际上掌握在____________ 手上。
(5)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7、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_(人物)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_____(会议)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_____(会议)召开。
29、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____________”,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_____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____________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4)1949年1月,________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0、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
31、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颂和铭记。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4)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了哪位台湾领导人,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32、中国签订的开始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什么?他们赔款的金额分别是多少?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写的一本书是?
33、“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2)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刻?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4)请结合相关史实为当时的中国出谋划策,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重振中华国威?
34、阅读材料
1860年10月18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天。英军第一师接到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的命令,决定给中国皇帝一个永久的“教训”实现了“万达里斯姆式的罪行”(意指毁坏文化艺术的行为)。这是中华民族永久的历史耻辱。
(图片呈现中的历史)
(1)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上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文学述说中的历史)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2)这把“火”燃烧在哪次战争中?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的内因是什么?
(演讲词中的历史)
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
(3)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哪一条款充分表明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4)中国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说明了什么道理?
(漫画中的历史)
如下图是1910年上海出版的《神州五日画报》上的一幅漫画。作品描绘一名枯瘦如柴的穷苦老百姓,身上背着一个大包袱,上面写着“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字样;包袱上面还站着一个清朝高级官员
(5)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一次是多少?这幅漫画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