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天京”是现在的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2、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的21%,比1952年增长128.5%。工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找到了实现民主的制度载体
D.“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
一、厦门,宁波,上海……准为通商口岸进行贸易,但不准久住据为巢穴; 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以改为泉州; 三、香港仍坚持赏借; 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 |
A.虎门销烟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5、“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6、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在( )
A. 北京 B. 上海 C. 长沙 D. 番禺
7、“壮哉!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 )
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
8、在某一条约签订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其中实物史料主要是通过实物本身的形态、结构、质地、原料和工艺等提供历史信息,体现史料价值。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军枪支
B.《中美联合公报》
C.《开国大典》油画
D.香港回归仪式亲历者的电视釆访录影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1、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②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③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④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2、当你读到“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能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能低头!”“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传单和口号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3、“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路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人的一种救国梦。下列人物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梦想的是
A. 谭嗣同 B. 林则徐 C. 陈独秀 D. 张謇
15、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出路的百般苦难。”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C.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根本变化发生
1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家赢得了独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
17、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这里的“他”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雷锋
18、8世纪中期,帝国极盛之际,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然其疆域之辽阔,为历史之空前。这里的“帝国”指的是
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埃及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9、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几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0、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新中国的某项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时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他高度评价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推行股份制改革
C.没收资本家的企业
D.实行赎买政策
21、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___,孙中山在其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____”。
22、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23、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_,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_______,这是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走中国道路、______、凝聚中国力量。
25、(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6、召开:________年4月,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
27、1895年,________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请求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
28、“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奴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________
29、__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统一全国;________年,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0、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图中的人物是_____ ,他被誉为“_____”。
(2)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_____。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伟大决策。
(3)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_____、_____和厦门。
(4)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的伟大构想。
(5)在_____会议上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_____会议上把他的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31、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谱写了壮丽的新篇章。
图一虎门销烟 图二五四运动
图三开国大典 图四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虎门销烟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的人物是谁?
(4)根据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9年12月,我国从哪个国家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5)从图一到图三、图四,有什么变化?对此你何感想?
3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歌曲《国民革命歌》唱响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时代最强音?诗句“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中的“朱毛合”指什么事件?
(3)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为实现“中国梦”,我们青少年应该弘扬革命先辈的哪些精神。
33、 材件:建国伊始,我党在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奋发努力,勤俭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巩国了新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依据材料回答1949—1952年,中共在巩固新政权方面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4、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国共两党建立合作关系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记者风趣地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孵出小鸡来"是喻指什么?反映了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
材料三∶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3)材料三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结果导致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读漫画图片(如图)
材料五: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疯狂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但定"V处不成熟,便玩弄和谈阴谋,这一和平谈判指的是,结果双方签订了。但协议墨迹未干,蒋介石便悍然发动了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4)材料四中的漫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什么关系?列举国共两党发动的打个这侵略者嚣张气焰,坚定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两次战役名称。材料五中"蒋介石便悍然发动了内战"的时间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