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①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③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④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2、分析下侧统计图表,日本厂矿数最多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倡导实业救国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衣着丰富多彩   B. 人民饮食结构单一

C. 自驾出游流行   D. 普遍使用移动电话

4、2020年9月17日,定远舰的铁甲片出水,重18.7吨。这次吊起的不仅是厚重的铁甲,更是一段我们都该铭记的历史,这段历史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共七大是胜利的大会,是团结的大会,下列对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会于19454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召开

B.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C.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方向:打倒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6、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此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A.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7、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广大民众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和平民主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8、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9、适合填写在下图中“?”处的内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0、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中国状况(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哪一时期出现的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B.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2、下面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Z处的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3、口号是一个时代的强烈愿望,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民主、科学

14、下图中的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临危受命,带领英国人民同仇敌忾,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他就是

A. 张伯伦   B. 丘吉尔

C. 斯大林   D. 罗斯福

15、下面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大庆油田建成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7、1926年7月,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中,以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为目的的战争正式开始。决定进行这一战争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

1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C.1862年,曾国藩的湘军围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

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19、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     

A.割让中国领土

B.赔偿巨额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

20、下面是东北抗日志士杨增志口述回忆的1931年的一堂课,这堂课的背景是(     

那堂课,赵老师满怀悲愤地讲起法国小说《最后一课》,他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已经哽咽。在黑板上写下“我是中国人”5个大字,告诉同学们:“今天也是我们的‘最后一课’,从现在起我们也是亡国奴了。”

A.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

B.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区域是_________;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改革率先从_________开始。

2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 )

23、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____》,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________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________土地。

24、1957年建成的 ______,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连接了长江两岸。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5、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6、经过:________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并在江西________重创日军。

27、1940年下半年,_______领导了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_________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英雄,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28、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

29、由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文件。

 

30、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不少中国人进行不懈的学习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近代以来,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两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该运动提出什么口号?该运动的前期是如何“师夷长技”的?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直接导致了这场运动的爆发的是哪一侵华战争?这一运动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4)同样是向外国学习,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起来?

32、“九一八”后,国民党为什么要推行不抵抗政策?

 

3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有哪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别列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战役?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什么条约?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用一句话概括“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4)材料三的内容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的内容?

(奋起抗争)

(5)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两例(包括人物与主要事迹)?

(忧患意识)

(6)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