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B.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四个全面

C.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D.农村改革、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下列梦想都曾是我们的追求,按实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独立梦、强国梦、飞天梦、回归梦

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

C.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D.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

3、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对周恩来说“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这一场景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五四运动爆发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北伐战争进行

 

4、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的是

①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

③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计划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党的哪次代表大会?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6、王老师上课时出示了一张学习卡(见下图)。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新中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敏敏同学在总结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找到了以下历史线索,其中各项历史事件之间搭配正确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C.火烧圆明园→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工业革命→洋务运动

8、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高价拍卖。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正确对应的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四项基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辛丑条约》当中的哪条内容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     

A.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

B.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12、下图五条曲线反映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下列对此图解读正确的(       

A.曲线①表示洋务经济

B.曲线③表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曲线④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曲线⑤表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3、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D.丰富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

15、“1860年,有两个强盗闯进了这里,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升腾的浓烟弥漫在北京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文中的强盗指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俄国侵略军

D.八国联军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C.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19、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同盟会章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北京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22、1924年1月,_________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3、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4、________的指挥下进行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挽救了党和红军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4)“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成功实践的地区

27、武昌起义组织机构:______________

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重大事件

19217

______诞生

19236

中共三大召开

19278

______起义

19351

______召开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武装斗争”、“生死攸关”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9、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涌现的代表我国思想潮流的刊物各一例。

(1)体现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

(2)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刊物——

(3)以“民主”“科学”为核心思想的刊物—

 

30、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重要阵地的书店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请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第一次是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期间,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在哪次战役中被推翻?这次战役有何影响?

32、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百日维新”失败后保留下来的教育成果是什么?  

(2)科举制产生于我国的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3、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闭关锁国就要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才能文明进步。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外开放,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也使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中共的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第一步举措是什么?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请你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一句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