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反革命集团大肆迫害干部、群众,在全国制造混乱,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
A.“九一三事件”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毛泽东多次批评“四人帮”
D.四五运动
2、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国共实现第一次联手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一二九运动爆发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屡战屡败,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大
B. 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C. 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退让
D. 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操练不勤
4、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5、下图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6、大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党的屠杀,促成中国共产党对军事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发生根本转折,此后中国共产党将军事工作从边缘推向中心。“中国共产党将军事工作从边缘推向中心”的起点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7、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革命 D.发动民众,推翻政府
8、1880年,刘铭传(后任台湾巡抚)建议修铁路,而刘锡鸿(曾任驻德公使)等人则反对,还说“我国乾隆朝之世,非有火车也,然而廪溢库充,民丰物阜……西洋亦效贡而称臣。”这可以说明( )
A.清廷内部矛盾重重
B.铁路建设劳民伤财
C.洋务运动遭受阻力
D.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9、下面两张图最适合作为哪一结论的佐证材料( )
A.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C.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必要性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10、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
A.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统治
1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它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负责任大国的地位,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观,也产生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指的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④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⑤刻苦钻研及勇于创新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2、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所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你认为这28年应该是指( )
A. 1915~1943年 B. 1919~1947年
C. 1921~1949年 D. 1927~1955年
14、按《史记索隐》注:“仲雍家在常熟市西虞山上,与言假家并列”。仲雍,又名虞仲,为周太王次子。因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与兄泰伯同避江南,建立吴国。后因泰伯无子,仲雍继位,成为吴君,爱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仲雍与其兄建立吴国的史实反映了当时实行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5、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求富 C. 自强 D. 师夷长技
16、献身变法,临刑时激昂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仁人志士是( )
A.左宗棠 B.谭嗣同 C.黄兴 D.宋教仁
17、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一举动被民主人士称为“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这主要说明了()
A. 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敬佩
B. 国民党要求谈判得到个党派的支持
C. 这一举动符合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代表了全民族利益
D. 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国民党对抗
1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挽救了民族危亡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1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 )
A.虎门销烟 B.开放五口通商 C.创办万木草堂 D.组建新式海军
20、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 上海浦东新区
B. 河北雄安新区
C. 深圳
D. 厦门
21、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紫云《亚鲁王》列入______遗产名录,对紫云苗族文化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3、请按要求写出相对应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条约: 。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
(4)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 。
24、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____。
25、(1)《天津条约》签订后增加开放的通商口岸①处是________;《马关条约》签订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处是________
(2)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________5月4日,北京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__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4)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取得的___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取得________战役的胜利,成功解放了东北全境。
(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6、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__》。
27、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8、“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以定人同归于尽”。由此场景的史实是 (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黄海海战 D. 三元里抗英。
29、《南京条约》中,割_______给英国;《北京条约》中,割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30、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31、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列举四例“一五计划”期间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谈谈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2、写出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1)自强求富,开近代探索之先:
(2)变法维新,圆救亡图存之梦:
(3)三民主义,创民主共和之国:
(4)民主科学,启思想解放之门:
33、“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场战争?此场战争的黄海战役当中涌现出一个民族英雄他是谁?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统编历史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经济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GDP | 26923.48 | 35333.92 | 48197.86 | 60793.73 |
增长率 | 14.24% | 13.96% | 13.08% | 10.92% |
材料四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中国拥有14亿人口,贫困规模之大、贫困分布之广、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贫困治理难度超乎想象。自1994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到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概述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4)上述材料和探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