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约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投资约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造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A.清朝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举步维艰

C.中国的主要矛盾是是民族矛盾

D.中国完全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市场

2、光绪皇帝曾发布诏令,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宜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这一诏令发布在(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3、小明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搜集了“国企改革”“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两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一致   B.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基本一致

C. 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   D. 两党各自保持独立

5、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护国军北上讨袁的原因是

A.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6、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②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A.①定都天京②天京沦陷

B.①永安建制②天京事变

C.①永安建制②定都天京

D.①金田起义②天京事变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为显著特征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变法的目的是

A. 救亡图存   B. 公车上书   C. 创立民国   D. 废止科举

10、从下图中能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A.英法联军侵犯北京路线

B.日本军队进攻威海卫路线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

D.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路线

11、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12、下图漫画反映出(     

1954年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

1953年说:“哈!我相信你。”

A.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D.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13、新文化运动时期率先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体现了下列哪一内容(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4、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地点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香港

B.上海

C.海南岛

D.大连

15、“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16、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歌词中的“驱散乌云见太阳”应该是指( )

A. 西藏民主改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抗日战争胜利

17、八年级某班准备办一期主题为“最可爱的人”的板报,下列人物可以入选的有

①王进喜②邱少云③雷锋④黄继光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历史研究重在证据。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文学作品的描写   B. 电影片段的场景

C. 屠杀现场遗迹   D. 日本的官方言论

19、“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B.使地方保持了相当大的权力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其中调整前后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的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回到祖国怀抱。

23、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 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2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太平天国运动领袖________

(2)领导辛亥革命________

(3)发动西安事变(一位即可)________

(4)指挥百团大战________

26、下图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主人公杨立青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从军照,从他的帽徽及制服判断,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期的是

27、1851年,______领导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政变中,______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牺牲。

28、洋务运动时期,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进行的两次大的军事行动是____________

30、第一个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2、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请回答:在本单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国际意义?“巩固”主要指哪些史实?请分别回答这些“巩固”史实对当时新中国有何意义?

3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哪一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新中国成立以米,我国在外交领线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

材料三  (中美)双方必须充分汲取历史经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对话、互信,合作,使巨大合作潜力进一步得到发挥;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有效管控分歧,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料一图一,在这次会议上为协调各方矛盾,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材料一图二所报道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在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我国政府提出怎样的外交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新中国30年来取得巨大外交成就的前提及其所起的作用。

(3)中美关系是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大国关系。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标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你认为材料三中,中美之间“敏感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简析中美两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新型大国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对于国家发展与对外关系,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