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办地是(   

A.香港

B.北京

C.上海

D.澳门

2、清政府被迫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4、某历史小组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课题研究,以下搜集的资料反映该主题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培养建设人才”“五年计划”

B.“大包干”“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

D.“按劳分配”“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

5、蔡元培在一位历史人物去世后书写了下面挽联,这位历史人物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主义,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物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主义,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物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6、“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斯役”指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社会主义的(     

A.民主政治

B.经济体制

C.先进文化

D.思想建设

8、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9、2021年5月2日,受人敬仰的“杂交水稻之父”离世,他的离世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这位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人是

A.吴孟超

B.李四光

C.钱学森

D.袁隆平

10、下列历史题、广州虎门历史博物馆打算在销烟池旁边竖立一尊雕像,以下哪个人选最合适?

A.孙中山

B.左宗棠

C.关天培

D.林则徐

11、下列各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B. 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清帝退位诏书》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是指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14、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七大

15、“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如下图)上,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了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A.

B.

C.

D.

17、1919年5月中旬,邓中夏、毛泽东等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6月3日,以第一师范、长沙师范、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为首的长沙20多所学校的学生罢课,随后长沙73所学校举行了罢课。此次长沙学生的爱国行动发生在

A.黄花岗起义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国共合作期间

18、200多年前,从一个岛国开始,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这场“革命”的发明是(       

A.珍妮机

B.燕汽机

C.火车

D.汽车

1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  )

①联俄、联共 ②扶助农工 ③民族、民权 ④平均地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在甲午中日战争某次战役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殉国。这次战役是(  )

A. 平壤战役 B. 辽东战役 C. 黄海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政治、经济方面

(1)目的:巩固_______,争取抗战胜利。

(2)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结果: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意义:敌后战场与__________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2、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________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3、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4、目的:粉碎日军的“______”和封锁,振奋士气。

 

25、从1961年起实行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________

 

26、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______”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______,日本借机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归还费用。

27、创办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________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_______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湖北织布局等。

28、计算并填写

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条约主要签订在 战争前后,其面积相当于   个山西省?   个英国? 个比利时?在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还火烧了中国古代的宏伟建筑 。(山西省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英国面积为24.2万平方公里,比利时面积为3.05万平方公里)

29、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长征于_________年10月结束,红军二、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地区胜利会师。

30、1884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在______建立行省。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1885年,清政府在_______建立行省。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2、实现与维护国家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说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祖国统一大业的迈进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此法案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谁提出的?

(3)在此政策指导下,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回归问题?

(4)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三:推进和平统一大业

(5)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请说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什么?

问题四:感悟提升

(6)请结合上面问题的学习,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33、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国家工业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在这一时期,我国在交通运输业上取得了那些建设成就?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エ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エ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过程中采取了哪一创举性政策?

(4)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