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包括(     

①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③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④对推动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②强渡大渡河③爬雪山④巧渡金沙江⑤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⑤③②

3、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该市在由贫穷落后的边睡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

4、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

A.新华书店

B.开明书店

C.中华书局

D.商务印书馆

5、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语言的产生

B.头脑发生变化

C.劳动

D.制造工具

 

6、《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英国人斯蒂芬森的发明?(     

A.

B.

C.

D.

8、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 平等、自由

B. 自由、民主

C. 民主、科学

D. 科学、民主

9、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是

A. 孙中山

B. 袁世凯

C. 黎元洪

D. 蒋介石

 

10、太平天国时期曾出现过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B.太平军北伐失败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1、新华杜2019年12月19日电:2019年,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风不减。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足额缴纳联合国会费,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各方对话协商解决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B.中国在联合国占有主导地位

C.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种事务 D.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A. 林则徐广东禁烟的坚强意志 B. 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 陈独秀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 D. 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13、下图所示内容表明(  

A.八国联军疯狂瓜分中国

B.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帝国主义支持军阀割据

14、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下图所示道路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15、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中共中央果断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1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双十协定”的签署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7、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里“严峻的形势”主要指日本(     

A.制造九一八事变

B.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C.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D.悍然发动七七事变

18、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应属于(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19、下列曾一度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有

①波斯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法兰克王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学技术___学制度___学思想   B. 学制度___学思想___学技术

C. 学思想___学制度___学技术   D. 学技术___学思想___学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的会议是   

(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4)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22、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⑥_____

2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严重失误是____

24、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阵地是刊物______________

 

25、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______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6、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_____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_、社会化发展,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的全称是什么?________

28、读图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年,达_____人罹难遇害。

29、农业科学家_____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药学家_____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0、____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被称为“党的好干部”;1960年石油大会战开始,被称为“铁人”的____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国石油自给做出重大贡献。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请举一例这条革命道路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2)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请概括“长征精神”有哪些内涵?

(3)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初次合作创立的第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4)结合以上问题和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3、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中两党为实现统一进行了哪场战争?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是什么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4)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共对这次事件的主张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