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社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集体经营
3、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4、下面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5、1951 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 )
A.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西藏开始进人社会主义阶段
C.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D.挫败了西方分裂新疆的阴谋
6、《伦敦新闻画报》曾就中国近代的某一史实这样评述:“它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战争到达顶点,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让荣耀和利益不可阻挡地到来。”其评述的是( )
A.虎门销烟
B.甲午战争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这表明我国
A.人民当家作主
B.政协参政议政
C.各族一律平等
D.加强法制建设
8、“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与这个宣言有关的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二次革命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新文化运动
9、1956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
D.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0、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王泽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时间:1936.12.12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事件:______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A.西安事变
B.上海事变
C.华北事变
D.皖南事变
11、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体现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纲领性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12、对组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交接仪式1999年12月举行
C.中英两国共同管理香港事务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13、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4、下图是1900年8月29日刊载于西方某杂志的一幅漫画。漫画传递出的最新时政信息是
A.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B.中国学生出国深造
C.慈禧太后狼狈西逃
D.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15、“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湖湘名人左宗棠为“民族功臣”,其历史依据是( )
A.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B.威海卫战役,自杀殉国
C.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16、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7、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报道中, 大多数外媒使用handover“ 移交”,主体强调英国;内地英文媒体用return“恢复行使……权力”,主体倾向中国香港。这反映了中英双方
A.不同的政治立场
B.深厚的文化底蕴
C.趋同的价值观念
D.雄厚的经济实力
18、在下图建筑召开的会议,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 )
A.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19、下面大事年表呈现的是( )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
1915年12月29日,袁世凯下令褫免唐继尧、蔡锷等人的官爵。
1916年5月8日,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唐继尧任抚军长,与袁世凯政府对峙。
1916年6月6日,袁在绝望中死去。
A.广州起义的进程
B.武昌起义的大致过程
C.二次革命的进程
D.护国战争的大致进程
20、最能证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据是( )
A.历史学家的相关文章
B.当年日本随军记者的照片
C.幸存者的回忆
D.各种报刊、影视作品
21、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他们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请问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或“她”是谁?
(1)他是唐朝著名诗人,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被称为“诗仙”。___________
(2)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其一生的写照。___________
(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______
(4)他领导人们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___________
(5)他曾经统一蒙古,被毛泽东赞誉为“一代天骄”。___________
22、根据下列各题给出的条件,完成填空。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三个军阀。
(2)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 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3、1912年3月,______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底,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24、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建立。2008年9月,(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6、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7、______ 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______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8、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______清朝战败, 1842年在南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算衰。
(3)1912年1月1日______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4)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国无辜军民____人以上。
29、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
(3)心系人民,鞠躬尽瘁,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________
30、军事方面
(1)策略:八路军、______挺近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概况: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战略: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___________。
(4)战术:根据各地不同地形,采取地道战、_____、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31、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幼年走向成熟标志会议名称?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主要代表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通过以上探究,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32、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33、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3)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影响?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 |
(1)写出材料一中“自救运动”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他的强国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1894年间的思想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年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反映的共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