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五四运动激发和启迪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参与其中。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五四运动( )
A.参与阶层多
B.持续时间长
C.波及地域广
D.以学生为先锋
3、“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4、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运河的中心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杭州
D. 涿郡
5、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
A.①大连 B.②旅顺 C.③威海卫 D.④平壤
6、《天朝田亩制度》是天朝领袖们富有天才创意的伟大作品,最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大同思想。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确实代表了底层民众最迫切的生存要求 B. 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是可以实现的
C. 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D. 这种理想本身充满空想,脱离实际
7、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B.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D.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8、下图是为恢复高考制度献礼的影片剧照。当年孙海英扮演的革委会主任老迟开着拖拉机送考生到考场。与此相吻合的电影片名应该是:
A.《高考1976》
B.《高考1977》
C.《高考1978》
D.《高考1979》
9、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 南昌起义
C.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D. 遵义会议
10、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B.文成公主入藏
C.日本派出遣唐使
D.回族的形成
11、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以上规定出自( )
A.《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论持久战》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四海之内皆兄弟
C.扫尽妖魔天下太平 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3、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华兵力投入情况见下表,数据说明
时间 | 日军陆军总兵力 | 日军投入侵华战争的陆军军力 |
1937年 | 24个师 | 21个师 |
1938年 | 34个师 | 32个师 |
1939年 | 41个师 | 34个师 |
1941年 | 51个师 | 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
A.中日之间战争规模日渐缩小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速战速决
C.日本军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残酷屠杀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14、下图所示的路线传播的是
A.基督教
B.爱琴文明
C.佛教
D.伊斯兰教
15、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和雷锋等,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同仇敌忾、国际精神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6、周恩来评价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第一件“好事”的重要意义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17、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侯德榜——《制碱》
C.丁玲——《李有才板话》
D.郭沫若——《屈原》
1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
A.《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B.《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两弹一星”是指( )
①原子弹 ②导弹 ③人造地球卫星 ④氢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________,创建人是________。
22、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是—— 。
23、1929年12月,在_____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6、国家主席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71年,林彪等人反革命阴谋被粉碎后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____”。
27、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中共_________大,这次会议还确立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
28、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请按序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29、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_______(人名)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_______。1884年清政府在此地建立_______。
3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为代国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
3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友好往来与兵戎相见都成为历史长廊中形象各异的刻度,启迪着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31年,日军制造了哪一震惊中外的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这一事变有什么重大的标志性意义?
(2)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发动了哪一事变?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战争的挑起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32、阅读材料: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请回答下列各问: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是______。
(3)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______。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他提出“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______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7)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9)当今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
33、(1)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有哪些?
(2)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影响?
34、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首次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的口号引起了中国媒体及民众的热议和不同解读,也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流行语”。回首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先贤今达追寻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孙中山的中国梦]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毛泽东的中国梦]
材料二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站立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迈向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邓小平的中国梦]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家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
(4)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座城市?上世纪末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5)概括指出为“中国梦”作出巨大贡献的上述三位伟人的共同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