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在(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部队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3、一位学者认为:“教育近代化是整个社会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部分。”下列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史实是( )
①统一全国学制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出现有轨电车 ④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4、下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造成封面上提到的“大劫难”相关的“祸首”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国军队
D.日本军队
5、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为怀念战友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8、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黄炎培《天安门歌》,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大陆的基本统一
9、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是
A.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B.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奕訢
C.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 D.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其中,在福建省兴办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1、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查阅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下列刊物中,他们首选的应该是( )
①、《青年杂志》 ②《民报》 ③《新青年》 ④《新华日报》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12、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3、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在②地点的事迹是(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D.战略转移,打开局面
14、“她(见下图)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这们杰出的女英雄是
A.委内瑞拉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印度人
15、“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16、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第二炮兵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概括出一个学习主题,即是
A.中国的国防建设
B.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国的外交成就
18、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A.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9、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下列历史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
B.
C.
D.
20、提到台湾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满怀深情地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筋,乡之深愁!成今天海峡两岸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国民党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2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
22、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爆发了。这一年是农历________年,史称________战争。
23、填空题:
(1)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__________;
(2)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__;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
(4)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战争是: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是:__________
24、______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5、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敌人的机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而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___。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初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26、“文革”中,在林彪、江青等人诬陷下,________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27、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扩大了侵略权益;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8、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__________战役的重大胜利。
29、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长征于_________年10月结束,红军二、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地区胜利会师。
3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3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98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什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那次会议?
(3)大会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设之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材料二:党的十五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建设之路”的伟大旗帜,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国人民“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2)改革开放先从哪里开始?对外开放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3)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4)材料一中邓小平“建设之路”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指的是?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最终宣告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哪支舰队的全军覆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那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1)材料一中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事件拉开了这场运动的序幕?
(3)结合材料三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4)这场变法运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