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谴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错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调整国民经济
C.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实行三大改造
2、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 打土豪,分田地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 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B |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 |
C | 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 | 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A.A
B.B
C.C
D.D
4、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再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以上是我国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D.曲折前进,民族繁荣
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两次大会都是在上海召开的
B.两次大会确定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下面两幅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威胁我国安全。受到朝鲜请求而入朝作战,材料说明中国( )
A.阻止美军侵台的战争
B.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
C.中美之间的战略大决战
D.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9、1978年的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对这次思想解放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 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
C.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10、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局部抗战 B.分散抗战 C.自发抗战 D.全民族抗战
11、如图为李岚清同志退休后篆刻的一方印(因邓小平一生特别重视科教,曾自诩“科教后勤部部长”)。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12、“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 英国的殖民统治 B. 法国的殖民统治 C. 德国的殖民统治 D. 日本的殖民统治
13、下图为1971年11月发行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左上角译文“中国人来了”的含义指中国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下列是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15、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是( )
A.《新闻报》
B.《申报》
C.《民报》
D.《大公报》
16、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7、以下属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
A. 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B. 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C.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重庆谈判 渡江战役
D.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七七事变 三大战役
18、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分别出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1978年以后党的工作重心是( )
A.特区建设
B.城市管理
C.阶级斗争
D.经济建设
19、1895年一群举人在北京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个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戊戌变法
C.百日维新
D.义和团运动
20、19世纪下半期,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21、1940年,____指挥的____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2、_______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地点)召开;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地点)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4、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 。
2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_为代国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如上图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指德国、意大利和__________。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 战后在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__________等条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__________”的目的,使__________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上图所示的是第__________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标志着此次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年6月,英美盟军成功登陆法国__________,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中。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______。战争中也是世界上唯—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__________。
27、请回答:指出图中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两处的事件名称,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_____。
(2)列举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_____。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_____为国务院总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2013年,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29、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30、民国计时:以1912年为___________,改用公历。
3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称为什么?
(2)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南京是百年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它既是一座悲情之城,更是一座英雄之城。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南京为名,《南京条约》是在哪一侵略战争后签订的?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怎样的暴行?面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罪行的不当言论,你认为日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输掉起码的良知?
(3)“南京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标志着蒋介石南京国民党政府覆灭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这些原则”指的是哪一外交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产生的国际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在走向世界中,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