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2、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同仁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4、根据下图的战役示意图(图中有陈官庄、碾庄、徐州、双堆集),推测这场战役应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20世纪50年代末,反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愿望的重大事件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道路

C.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6、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7、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结束

8、“晚上十点,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事实上炸弹的损失微乎其微,并没有中断正常的铁路运营……但日本巡逻队声称……只得还击‘自卫’。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墙被攻破,该城被占领。”上述事件标志着(     

A.东北三省沦陷

B.抗日战争开始

C.伪满洲国建立

D.日本全面侵华

9、.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A. 秋瑾

B. 邹容

C. 陈天华

D. 徐锡麟

11、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日本是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C.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3、1916年9月1日,李大钊《青春》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号。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如果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16年的夏天,你到《新青年》编辑部做助理,你应该去(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昌

14、以下为某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状况所发生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中华民国的建立

1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

16、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三大

17、1913年3月国会召开前夕,革命党人_被人杀害,孙中山为他题写挽联“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A.谭嗣同

B.宋教仁

C.黄兴

D.蔡锷

18、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获得的最重要启示是(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

C.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19、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领导这场暴动的是

A.朱德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贺龙

20、“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三元里抗英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三民主义。

22、战况:英军封锁________口后,北上攻陷浙江________,随后直趋________,威胁清政府。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谈判过程中,英军于________年初强占________岛。消息传到背景,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的________炮台。同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________________、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口________。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________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攻占________。8月初,英军到达________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23、(题文)填空题。

(1)1926年,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其北伐的对象是____、孙传芳和_______

(2)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

(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胜利结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24、近代科技文艺取得了长足进步。

(1)鲁迅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中国近代铁路之父________设计建造了京张铁路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________》。

25、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_____,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广东__________。

 

26、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7、完成下面同学关于中国近代史笔记填空:

压迫史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压迫特点

以外国列强直接侵略为主

所在页码

 

 

 

 

重点问题剖析

两场战争共同目的(1),这反映了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战争前后的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为(2)

日本侵华的目的(4)。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合作事例(5)。而矛盾事例(6)。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政策的变化从(7)到。

反抗史

林则徐禁烟、关天培、陈化成

(3)

邓世昌、丁汝昌、义和团运动

聂士成

28、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A.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武器装备精良

C.双方兵力悬殊

D.将士作战勇敢

29、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0、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它”是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2、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1911年,引起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3请你写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3、戊戌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列举两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举出一例因戊戌变法牺牲的英雄人物。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中共领导人是谁?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