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体现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战略布局是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对外开放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1971年,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此语评论的是中国(  )

A. 与美国的关系开始正常化   B. 出席万隆会议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参与APEC活动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口号或主张,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变法图强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④②

4、在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A.申报

B.大公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5、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属于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①鸦片战争               ②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殖民扩张

9、下图是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时群众游行队伍中的江西省彩车。与彩车上字样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0、建立北洋政府统治的历史人物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光绪帝 D.袁世凯

11、下表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一书的目录节选。由此可知(     

第一节

安徽四川引领农村经济改革兴起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权”试点

第三节

兴办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突破口

第四节

贯彻新“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A.改革开放在“大胆试验”中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C.兴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D.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12、近代历史上,英国割占香港岛、日本割占台湾岛成为中国人心中永久的痛。下列条约中,割占香港岛,开资本主义列强宰割中国恶例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3、抗日战争中,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A.李宗仁 B.左权 C.张自忠 D.赵登禹

14、某班同学编排的《鸦片战争》课本剧有下列旁白:“清军装备低劣,火炮炮身锈蚀,火药也不能充分燃烧,又几易主帅,和战不定……”这里主要说明的是(     

A.清政府妥协投降

B.民众自发抗英

C.中国战败的原因

D.英军武器先进

15、2020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9周年,有学者写道:辛亥之呼喊,彰显民族愤然血性,辛亥之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辛亥之功绩,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矗立的“民族丰碑”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6、如图为影视作品《红日》,主要描述了陈毅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通过剧中描述可知这部经典作品中的情节发生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读下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时间

1980

1984

1990

2001

事件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加入世贸组织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规定,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民族战歌,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

A.鲁迅 B.冼星海 C.田汉 D.聂耳

19、1935年12月9日的示威游行中,北平学生高喊的口号是(     

①反对华北自治 ②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还我东北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0、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A.振兴洋务

B.批判孔教

C.倡导变法

D.提倡科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北京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22、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23、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4、________年,中华民国成立;  ________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存、________________、荣辱与共。

 

26、1840—1900年,外国侵略者曾两次攻占北京,分别是______年、 _____年;有两位皇帝被迫逃离北京,分别是____________

27、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8、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49年1月,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9、为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30、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民主自由原则。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进藏公路有哪些?(写出一条)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此,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

(3)在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事件是什么?

(4)2006年,哪一铁路的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请写一句关于民族团结相处的标语。

32、请你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说说其意义和局限性。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上李鸿章书》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的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1911年间院的演说》

(2)材料二中,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回答,为了“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早年做了哪些努力(至少列举两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和人民群众为了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难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它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国人看到的英美等国不同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哪些?

材料二《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材料二中代表人物的主张分别是什么?他们对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毛泽东)创建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革命经验……

——尹瑞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伟大转折》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把一盘散沙的广大民众凝聚起来,形成抗日的铜墙铁壁……为当时的中国民众指明前途。

——摘编自夏斯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论析》

(4)请你列举能够印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典型事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