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如下图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文化大革命”爆发

3、戏说胡夫和汉谟拉比结伴来到古代印度旅游,发现自己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4、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引导劳动者走合作化道路

B.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6、阅读文本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文本中,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的语句是(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③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茫茫四州起战争,苍生何日晓升平,大江一把狂浪起,斩尽妖魔济众生。”这首诗是1924年占谷堂在谈到军阀混战、人民受苦时,随口吟给人们听的。下列哪次战争的目的是“斩尽妖魔”、结束军阀混战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8、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书摘反映的是(     

A.雅尔塔体系

B.两极格局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多极化趋势

9、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首打油诗深刻揭露的是(

A. 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 列强侵华,无数家庭妻离子散

D. 给中国人治病

 

10、袁世凯称帝后,中国的政局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A.袁世凯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 B.袁世凯死后,形成军阀割据状态

C.孙中山再次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D.孙中山亲自领导发动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

11、2001年,国家将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 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B. 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 参与研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2、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谓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北平和谈

13、下列义和团与清军联合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取得胜利的是(     

A.廊坊阻击战

B.围攻西什库教堂

C.天津保卫战

D.围攻使馆区

14、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了隆重的海上阅兵仪式,习总书记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把中国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回顾历史,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海军兴衰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新式海军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

②洋务派建成的三支海军是南洋、北洋和广东海军

③亚洲规模最大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④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你知道我国历史上因文革而停顿的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是哪一年得以恢复的。(        

A.1978年

B.1976年

C.1977年

D.1986年

16、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 李大钊

B. 鲁迅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1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使命。以上表述有一处不是很恰当,不恰当的这一处是

A. 大会召开的时间

B. 大会召开的地点

C. 大会通过的文件

D. 大会完成的使命

18、1905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会见了两个对他后半生至关重要的人物黄兴和宋教仁,然后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同盟会

19、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红军强渡大渡河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红军四渡赤水

D.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2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__》、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________》、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__

22、北伐战争目的:___________

主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___________

胜利进军的原因:___________,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2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战争清政府均已失败而告终,每次战败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便获得侵略权益。其中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经济侵略方式发生改变的条约是《___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填条约名称)

24、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______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5、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懈的抗争和探索,取得了革命胜利,请将下列事件的子母符号填到相应的表格空格里。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6、填空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

27、______(人物)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人物)。

28、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的指挥者是____________

29、1900年,_________(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1927年7月,_________(人物)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30、1978年12月中共_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32、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2)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哪次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列举一例即可。

(3)“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此论断出自哪次会议之后?

(4)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哪次会议?开始确立以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5)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1839年6月,收缴鸦片,当众销毁——

(2)1927年8月,周恩来等,武装起义——

(3)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等实行“兵谏”——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面是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的“这个计划”指什么?

(3)材料三,请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两个成就。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