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 由资本家自己决定

B. 没收资本家财产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2、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刚毅、豪爽、聪慧、机敏……后人对拿破仑的评价长期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他建立的帝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B.他颁布《拿破仑法典》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他的对外战争具有打击欧洲封建势力和损害被侵略国家人民利益的双重性

D.拿破仑称帝建立起封建专制统治

3、下列人物属于洋务派的是

A.曾国藩

B.洪秀全

C.林则徐

D.李秀成

4、“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胜利的。”他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杨靖宇

D.彭德怀

5、“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材料中的“信仰和态度”是指崇尚

A.变法图强 B.民主科学 C.科教兴国 D.三民主义

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一荡气回肠的宣言激起了北京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由此,他们在天安门前集会掀起了

A.五四运动

B.土地革命

C.西安事变

D.土改运动

7、如果你穿越到1910年的中国,你可以看到

A电影定军山

B.看到政府颁布的剪辫令

C.人们穿着中山装

D.人们互称先生

 

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材料出自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A.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0、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词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基本胜利

C.北伐军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1、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2、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民主、科学

C.民族、民权、民生

D.自强、求富

1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北洋军力量分裂

B. 护国军力量强大

C. 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D.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4、这是这个民族爱国主义的自发运动,其目的是促使中国强大,不受外侮欺负,根除外国宗教,驱逐充满优越感的外国人。这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威海卫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5、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7、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18、北伐战争的胜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伟大成果。在这一战争中,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哪两个军阀的主力(     

A.张作霖、孙传芳

B.孙传芳、汪精卫

C.吴佩孚、张作霖

D.吴佩孚、孙传芳

19、1688 年,英国发生了政变。这场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就取得了成功,因此历史学家称之为“光荣革命”。下列关于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B.国王专制统治被推翻

C.革命主力是人民群众

D.英国从此不再设国王

20、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讲这段话的人是谁?

A. 詹天佑   B. 康有为   C. 张謇   D. 严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学校组织介绍“我心中的名人”活动,你作为一个小主持,如何正确介绍以下名人。

(1)图一是(  ),他的主要成就是培育成功(  ),他被誉为(  )。

(2)图二是(  ),在 70 年代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2015 年她荣获(  )。

(3)图三是(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   )。

(4)图四是(  ),在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李大钊、_____

23、________期间川藏、青藏、新藏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4、_________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5、___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_____”制度的实施有效的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_为代国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7、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__________

28、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9、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清政府颁布“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30、意义:日本企图_____________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在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明朝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长城通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32、《马关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33、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外交家的足迹,感受他不平凡的价格魅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1)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展开的什么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他在哪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总决定?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动者】

(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最早在哪里得到成功运用?

【科学理论的创立者】

(4)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创立、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理论是什么?

【学伟人,提自我】

(5)从邓小平的身上您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摘编自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懦弱,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摘编自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摘编自《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后,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李鸿章评价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此政变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事件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选择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