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2、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晖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下列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如果为下列照片配上解说词,最合适的一句是(     

   

A.科技创新、人民幸福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海上盾牌、捍卫主权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

4、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5、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6、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某校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的主题活动。以下对长征精神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 信仰坚定,意志坚强   B.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C.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D. 抗日救亡,匹夫有责

7、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①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②文化大革命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9、下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A.中国的成立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10、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下列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开始到破裂的重要事件,正确的排序是(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中共三大召开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北伐战争开始                 ⑤黄埔军校的创办

A.⑤②①③④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③①④

12、毛泽东在大会的开幕式中说:“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一大

D.古田会议

13、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是(     

A.火山圆明园

B.划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14、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打破了当时“男尊女卑”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陋俗,这一社会进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

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D.推动白话文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15、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虽遭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镇压而失败,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A.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C.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勾结 D.必须团结同盟者才能战胜敌人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回顾历史,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组建的规模最大的一支海军是

A.北洋舰队

B.南洋舰队

C.广东舰队

D.福建舰队

1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新”的体现不包括: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以建设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18、《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写道:“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决策,我国的

A.七五计划开始推行

B.改革开放正式启动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经济特区开始兴办

19、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如果用世纪年代来概述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世纪40年代——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初——20世纪40年代末

C.17世纪40年代——18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50年代末

20、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这里”是指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九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清末有一位状元,面对民族危机,毅然弃官返乡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他是____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和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召开地点

B.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

23、【协商谈判·和平统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_

24、____________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____________,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5、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涌现的代表我国思想潮流的刊物各一例。

(1)体现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

(2)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刊物——

(3)以“民主”“科学”为核心思想的刊物—

 

26、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发展迅速,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________的思想,开办大生纱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7、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

28、“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比特拉克……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其中“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30、为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中国出现很多“第一”性质的事件,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不断改变。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一次割让领土。《南京条约》将哪个地方割让给了英国?

(2)鸦片战争催生了中国资产阶级,他们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第一个在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谁?

(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踏上武装斗争的征途,在哪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5)近代中国人民在列强侵略的炮火中,屡败屡战,终于取得了近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次胜利指哪场战争?

32、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概述其历史意义。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其性质是什么?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灾难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步入近代史,西方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011年5月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见下图)。

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3)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条约是哪个条约?它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帝国主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发动了哪一场侵略战争?

(5)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给你最大的启迪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炼钢铁;③经济特区;④两个凡是;⑤一带一路;⑥一五计划;⑦小康社会;⑧公私合营。

(1)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 ;B: ;C:

材料二 如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材料三 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时间

1979-1982年

1992年

2001年

2008年

外商直接投资

17.69亿美元

110.08亿美元

488.78亿美元

1 083.12亿美元

(3)结合材料三,归纳出一条对外开放的作用?

(4)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人物是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