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6月以来,一些“港独”分子制造着一起起暴力事件,叫嚣着“乱港独立”,给香港和内地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回顾历史,英国对香港地区进行殖民统治,最早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抗美援朝 第三节土地改革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重庆谈判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4、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举行“光辉的足迹”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李鸿章认为西方列强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中国应“兴商务,竣饷源”,与洋人“商战”“争利”。由此他创办了(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6、北伐战争的主战场是(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河南、河北 D.山东、东北
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是: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美俄联军 D.日本、俄国
8、上海轮船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
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C.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9、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下列内容与他有关的是( )
A.编写《四洲志》
B.修建唐胥铁路
C.创办大生纱厂
D.研制杂交水稻
10、下图所示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其中“火劫”发生的历史期间是
A.鸦片战争
B.虎门之战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攻陷天津
11、在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A.黄继光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2、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的因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是19世纪末宣传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刊物,这些刊物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
A.裁撤冗官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14、使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成功实现的国家建设成就是( )
A.鹰厦铁路
B.川藏铁路
C.新藏公路
D.武汉长江大桥
15、在一部影片中周恩来对蒋介石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话”。这部影片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红军长征
16、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7、“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请你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18、“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 江青一伙对谭震林等人进行批判
B. 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C. 贺龙被迫害致死
D. 刘少奇被诬陷、开除党籍并被迫害致死
19、“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A.文武制度 B.社会习俗 C.思想文化 D.军事技术
20、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时间:1859年 人物:洪仁玕 事件:写成《资政新篇》 | 时间:1865年 人物:李鸿章 事件:建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时间:1896年 人物:梁启超 事件:主笔《时务报》 | 时间:1905年 人物:孙中山 事件:阐发三民主义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D.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虎门硝烟的领导人是 。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5)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和“ ”。
(6)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7)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资产阶级革命是
22、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改变大量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状况, ______ 年冬起,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 ______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3、会议内容:(1)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24、中共______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中共_____ 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____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粉碎了_________不可战胜的神话。
26、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_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7、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马关条约》割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8、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___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9、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世界逐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小丽同学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后,整理了下列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丽完成该表格。
时间 | 人物 | 国别 | 主要发明 |
1764年 | 哈格里夫斯 |
| 珍妮纺纱机 |
1769年 | 瓦特 | 英国 |
|
1825年 |
| 英国 |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美国 | 留声机、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
19世纪80年代 | 卡尔•本茨 | 德国 |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
30、“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1、2021年是许多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这些事件值得我们纪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70年前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60年前,为克服国民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2)写出50年前中国在国防领域取得的成就一例。
(3)40年前哪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顺利完成。
(4)写出30年前成立的推进两岸经济交流的民间团体名称。20年前哪一历史事件开辟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
(5)2021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纵观百年史,结合所见、所听、所学,谈谈你的感受。
32、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诞生整整奋斗了28 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日出东方”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新”表现在哪里?
(2)“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星火燎原”指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谁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以国共两党合作与对抗为轴心而转动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请从社会矛盾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由内战到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从1948年9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抓住时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包括哪几次战役?战略决战的意义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而建立了新中国,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的具体实践,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探索和实 践。阅读以卜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作为《国闻报》创办的关键性人物,刊登在国闻报是的《<国闻报>缘起》 一文中明确写出:“《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张娟娟《戊戌维新时期报刊舆论研究》
材料二它给了封建主义致命一击,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从此以后, 如果有人想做皇帝,都为人民所唾弃,都只能是短命的。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表示:“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李大钊也明确表示:“余之掊击(注意为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龚书铎《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四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后不久乐观地指出:“于今却不同了,种种方面都要解放了。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
——李永春、张新洲《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创办《国闻报》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办报刊对维新变法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它”指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和李大钊主张的相同之处。
(4)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五四运动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