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宗旨是(     

A.“振兴中华”

B.“驱除鞑虏”

C.“恢复中华”

D.“创立民国”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

D.转战陕北

3、“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解释中最恰当的是

A.完成了反帝的革命任务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张作霖的势力被完全消灭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A.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全国人民基本实现了小康

D.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6、“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等新词汇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D.就业制度的变化

7、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九一三事件”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8、1919年5月2日,外交委员会委员林长民在《晨报》撰文呼吁:“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随后爆发了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公车上书

D.武昌起义

9、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其内容是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平均地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10、如下图漫画发表于1946年的《东北画报》,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11、下列作品属于鲁迅的是(        

①《雷雨》             ②《骆驼祥子》   

③《狂人日记》       ④《阿Q正传》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2、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第一幅浮雕 ,反映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该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领导人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左宗堂

D.林则徐

13、面粉厂准备动工时,知县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士绅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人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这反映了谁创办企业遇到的困难

A. 张謇

B. 荣氏兄弟

C. 范旭东

D. 侯德榜

14、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5、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成就   ( )

①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①②   D. ②④③①

16、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主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17、在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曾经发生了严重的错误,走了弯路,我们应正视问题,纠正错误。下面哪项属于错误、弯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赎买政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8、当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中国进行了一次集体亮相;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

19、孙中山先生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历史性巨变。主要原因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阻碍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20、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年12月,中共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2、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根据地;后来全国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______根据地面积最大。

23、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_____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4、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5、英雄是一个时代的楷模和脊梁

(1)在虎门之战中英勇献身的广东水师提督是__________

(2)“黄海抗倭寇,英名留千古”所称颂的英雄人物_________

(3)19世纪80年代,率领湖南将士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4)在戊戌变法中高呼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殉难的人物是谁_______

26、____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27、1947年夏,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是______

28、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地点)召开;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地点)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9、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手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

章号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土地改革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面免除农业税

 

30、_________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潮流。请回答:

(1)历史上最早的依法治国开始于哪个国家?标志是什么?

(2)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治的代表出自于哪个国家?代表性人物是谁?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其名称是什么?

32、

(1)此人是  

(2)掀起 运动;中共一大时,党的中央局  

 

3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多久,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作家老舍《茶馆》中的对白(辛亥革命后)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材料三   鲁迅《故乡》中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情况。最震动人心的不仅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麻木,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现代化取得的两个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三是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运用史实为李三这种态度找证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鲁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