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 曾国藩率军镇压   C. 发生了天京事变   D. 清政府“借师助剿”

 

2、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政策的表述,它们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制都发生了改变

B.集体经济都迅速发展

C.农村生产关系都得到正确调整

D.农民都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3、袁世凯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北洋军阀是( )

A.直系冯国璋

B.皖系段祺瑞

C.奉系张作霖

D.桂系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5、下列历史事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①京师大学堂

②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③科举制度废除

④奉行“兼容并包”的方针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有人在某次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被称为“大宪章”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我们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依据是(   )

A. 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B. 英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元凶

C. 都是从广东沿海地区开始的   D. 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撑这一结论的有(     

①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确定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

A.《十送红军》 B.《黄河大合唱》

C.《解放区的天》 D.《义勇军进行曲》

10、金一南将军曾说:这次会议之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哪里还有宗族观念、地域观念、非组织观念?可以说完全转变了。工农红军是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理念,成为这支队伍坚定的信念,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就此诞生了。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是(     

A.推动了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开始形成“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给当时的统治者当头一棒,为中国社会掀开了沉重的一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材料中首先给中国当头一棒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12、据薄一波回忆说:“当时(1958年)甘肃的省委书记告诉我,有的干部执行这个口号很积极,看到过路的人走了很远,还强拉他回来,说天晚了还不吃饭?反正不要钱,非要他吃不行。”这从侧面反映了(     

A.三大改造的推行激进

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

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大

13、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又是一个重要的朝代。下列各项属于隋朝对中国历史做出贡献的是(     

①重新统一了中国②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③开创了科举制   ④开通了大运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鸦片战争期间

15、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从1953年开始执行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D.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16、下列历史事件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

17、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 西门子   B. 史蒂芬孙   C. 爱迪生   D. 卡尔·本茨

18、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程,王小红绘制了如下图的年代尺

 

按时间顺序在“     ”处填入相关的历史事件,填入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平型关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党的总书记的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0、20129月以来,因日本民主党政府推出钓鱼岛国有化措施,违反曾经达成的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中日关系不断紧张。钓鱼岛作为台湾附属岛屿,被日本盗抢始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2、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人),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______(人)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3、1919年____,引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提出了“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运动中心也由____转移到____,五四运动也成为了____的开端。

2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

25、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26、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文件是《_______》。

28、1945年4月,中共第_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政策路线, 并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___________作为全党一切工作指针。

29、________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0、1956年,中共_____(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17年,中共_____(会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7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7年是坎坷奋斗的97年,是成就辉煌的97年。

请回答:

(1)1926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首次合作,联合开展了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为主要目的的什么战争?

(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而后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1934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可贵的长征精神。你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32、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请各举一例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的成就。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出现失误”指哪二次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3、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材料四: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⑴材料一出自哪一个文件?这一文件颁布实行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据材料二概括,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里的“路”是指什么?  

⑶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⑷材料四中,“他”指的是谁?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5)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