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海龄 B.林则徐 C.关天培 D.琦善

2、这场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社会原有的这种独立封闭发展的状态,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对文中“这场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使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D.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3、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粮食卫星竟放、钢铁元帅升帐。一颗米粒一锅,一个玉米一车。高粱秆上安电线,坐着西瓜过黄河。这些口号出现于什么时期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

4、下表是湖南省淑浦县在建国初土地改革前后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从该表可以 看出,激浦县在土地改革中

阶级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占有 土地 (亩)

比例 (%)

人均

(亩)

占有 土地 (亩)

比例 (%)

人均

(亩)

地主

217590

37.60

9. 93

33546

5. 80

1.52

富农

74073

12.80

4.71

24045

4.16

1.53

中农

197906

34. 20

1.69

197906

34. 20

1.69

贫农

68853'

11.90

0.40

291609

50. 39

1.54

其他

20253

3.50

0.79

31569

5. 45

1.51

合计

578675

100

1.58

578675

100

1.58

资料来源:《淑浦县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①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②富农利益得以完全保存;③中农利益没有受到损害;④贫农受益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左宝贵

D.聂士成

6、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土地改革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巩固了人民政权

③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引导了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的事件是

A.清军雅克萨之战

B.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29条

C.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

D.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8、为纪念林则徐的一大壮举,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林则徐的这一“壮举”是指(     

A.决心变法

B.缉拿毒贩

C.整顿水师

D.虎门销烟

9、在抗美援朝中率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的司令员是(   

A.毛泽东

B.彭德怀

C.林彪

D.邓小平

10、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内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11、1987年,联合国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关天培

D.戚继光

12、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3、小军总结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的共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学习西方 B.都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

C.都是在思想领域掀起的运动 D.都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4、下列对戊戌变法(见下图所示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5、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A. 齐白石

B. 茅盾

C. 鲁迅

D. 徐悲鸿

 

16、第二次鸦片战争被称为是列强“强盗式的扩张”,在此战争中趁火打劫,不费吹灰之力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17、以下是某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此人是

A.蒋道平

B.杨利伟

C.屠呦呦

D.翟志刚

18、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A.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B.应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C.应建立人民军队

D.应进行武装斗争

19、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曾被哪个国家割占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

2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日《马关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重要阵地的书店是_________

22、这是两位在中国近代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寻访伟人足迹,追忆先辈丰功伟绩?结合昕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中的A   。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是三民主义,即   主义,   主义,   主义

(2)上图中的B   。192710月他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1935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1945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   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3、______(地名)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4、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25、“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6、观察图,油画描绘的是法国人民庆祝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纲领性文献的场景,这部文献是《________

2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8、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________

29、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30、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始于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起初以“_______ 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在社会上起了______ _的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_______ 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指导思想)。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 ,反对专制;提倡_______ ,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32、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拿破仑创造的奇迹包括哪些方面?

(3)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事件,对两国社会制度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请根据下列坐标,探寻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轨迹。

坐标——西藏)

材料一:70年在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西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祖国统一方面来看,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何重要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该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走向民主”?

(坐标——东北地区)

材料二:东北地区资源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重点任务,并谈谈“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坐标——上海)

材料三: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坐标——港澳台地区)

材料四:

材料五: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六: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请分别写出上面两地的回归时间,材料五反映了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

(5)综上可知,实现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