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同学就近代史的某次战争展开的讨论,你知道他们在说哪次战争?( )
甲同学:他们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目的 乙同学:侵略军的统帅是瓦德西
丙同学:他们从大沽经天津占领了北京 丁同学:战争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图是我国时事漫画创始人之一、同盟会会员钱病鹤创作的漫画《辞旧迎新》,以1912年人们欢庆元旦、辞旧迎新为主题,以国旗的变迁来说明政权的更替。漫画中黄龙正从国旗上飞走,取代它的是一面星星围绕太阳的旗帜。这幅漫画反映的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袁世凯举行登基大典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3、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筹备并成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4、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5、史学家费正清认为某条约的签订标志着19世纪远东史、条约体制和满清帝国没落的开始。这个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80多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7、国民政府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的总根源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卖国军阀的暴虐,建设一个人民的统一政府,不能不出师剿除卖国军阀势力。为此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8、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由此可知,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
A.两岸民间团体政治对话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
9、蒋经国曾描述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求学的见闻:莫斯科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和私人开办之别,外国资本家还可以经营中小企业。由此可知,当时苏联正在实行( )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体制
10、公车上书的目的不包括( )
A. 推翻封建统治 B. 请求维新变法 C. 挽救民族危亡 D. 反对同日本议和
11、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叶恭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毛主席办到了”,“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的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卖国复辟全国共讨
B.护国军战斗力强
C.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D.内部分裂军心分散
14、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其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如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16、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的史实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刊发《资政新篇》
C. 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 D. 反击列强的侵略
17、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18、孙中山《讨袁檄文》一文中写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袁世凯被称为“民贼”是因为他
A.镇压“二次革命” B.派人刺杀宋教仁 C.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D.复辟帝制
19、这一时期,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在氏族中女性居于支配地位,氏族长也由她们中的德高望重者担任。这描述的情景是
A. 女儿国
B. 父系氏族社会
C. 母系氏族社会
D. 原始社会
20、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快数字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十个方面。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业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
21、全民族抗战:枣宜会战中________壮烈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22、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 道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辟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革命道路。
23、我国的“一五”建设硕果累累。
(1)生产出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工厂是______。
(2)我国建成的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______。
(3)我国修建了川藏、______、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4、某校要设计一条红色研学旅行路线,请你提供素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会师。
25、无论哪个时代,总有一批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他带棺出征,最终收复新疆。他是( )。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在黄海海战中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他是( )。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在变法失败后慷慨就义。他是( )。
26、1894年中了状元的_______主张_______,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
27、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______》、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______》,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______》、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2)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28、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是(___)
29、填充题:
(1)_______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
(3)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
(4)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________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在__________建立行省。
(5)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_________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_________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____________。
(6)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制度的终结。
30、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重要战役——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1、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重大事件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谁?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什么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戊戌变法又被称为什么?此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1911年10月10日的哪次起义被称为该事件的首义?
(4)以上探究可以概括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主题?
32、1949年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列举两例我国目前建立的自治区。简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3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什么?
34、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去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什么口号?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丰功伟绩”?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