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漯河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建国七十年,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先辈,他们开天辟地的恩情让我们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B.聪明的济南人因地制宜,光随舟行,景随光至,让泉城夜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C.《水浒传》的情节抑扬顿挫,悬念迭生,捧书阅读,让人欲罢不能。

D.有人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掇(cuān)   (yàn)       绊(jī)      挑拨离(jiān)

B.默(jiān)    野(kuànɡ)     (wǎnɡ)   而至(zhǒnɡ)

C.然(mò)     (hènɡ)      噤(jìn)     暴风雨(jù)

D.闭(sāi)     零(diāo)      (xĭng)    草长飞(yīnɡ)

3、下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烂漫(màn)  樱花(yīn)   油光可鉴(jiàn)  绯红(fēi)

B. 芦荟(huì) 和蔼(ǎi) 杳无消息(yǎo)  发髻(jí)

C. 畸形(qí)   不逊(xùn)   驿站(yì) 瞥见(piē)

D. 匿名(nì)   诘责(jié)   教诲(huì)   深恶痛疾(wù)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是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C.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写的梦境。

【2】“我报路长搓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者以死明志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诗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1)以上文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作者是美国的   。文段中的“他”是  

(2)请结合文段中划线内容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读书有多种选择。就拿电视来说,虽然可以选择频道和节目,但欣赏过程一般都是比较被动的,你不可能像阅读一本书那样可以或慢或快,甚至可以停下来或翻回去边读边做思考。读书所能获得的文字的感觉,也是一般影视所没有的。同样,上网和读图,也较难获得书本阅读的那种独有的效果。(网上读书也是一种文字阅读,另当别论)所以影视网络再发达,也仍然需要阅读。就学生而言,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重要的途径,这可能就是终生受益的好的品味,一种可以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生活方式。

——温儒敏(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有改动)

【材料二】

【材料三】

语文七年级教材单元阅读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七 上

四时之景

亲情之爱

校园之美

人生之舟

生命之趣

想象之翼

朗读一:体会语言之美,品味精彩语言

朗读二: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

默读一:一气呵成,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二:圈点勾画,理清作者的思路

默读三:摘录积累,概括文章的中心

默读四:快速阅读,理解联想和想象

七 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

精读一:字斟句酌,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情感

精读二:学做批注,学习主要抒情方式

精读三:熟读深思,掌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

略读:确定阅读重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比较阅读:学习主要描写方法

浏览:提取主要信息,对内容和表达有思考和质疑

【材料三】

如何处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

·如何学习落实:聚焦语言的运用,最终要落实到运用

·示例:比喻、比拟

·重点不在于修辞手法的辩认(用没用修辞手法,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重点在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还原”为不带修辞的句子,比较差异),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仿写、改写)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看电视和网上读书毫无效果,因它无法停下来翻回去边读边思考,不能完善学生人格

B.对教材中比喻和比拟的学习,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其它修辞手法则运用于写作

C.由材料三的目录可见,七年级教材有六个单元,“修身正己”是第四单元的内容与主题

D.较之于上网和读图,学生主要要养成阅读书面文字的兴趣与习惯,这是可终身受益的

【2】阅读【材料二】,“统编语文教材阅读体系”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3】阅读【材料三】,请分别概括七年级教材対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要求。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1)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铃声,闹铃声、门铃声、电话铃声、校园里的铃声、车站码头的铃声、剧场影院的铃声......铃声,无处不在。可能带给你难忘的记忆,还可能带给你无穷的回味......

请以“铃声响过之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并其他表达方式  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不少于600字。

(2)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亲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