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址 C.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 D.日军在旅顺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重视农业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3、《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 )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东方红1号属于 ( )
A. 实用通信卫星 B. 人造地球卫星 C. 气象卫星 D. 侦察卫星
5、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无数文物被毁。同样毁于大火的还有百年的圆明园。圆明园被毁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日本侵华时期
6、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
A.慈禧太后 B.袁世凯 C.黎元洪 D.唐继尧
7、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苦撑危局,努力减少内乱造成的损失,这期间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哪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
A.兰新铁路
B.南京长江大桥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新藏公路
8、史学家程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对外战争有这样一段评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挑起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9、戊戌变法仅仅历时103天,以失败告终,但是作为一场社会思想文化运动,戊戌变法也有其成功之处,成功之处指的是
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深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极大的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10、毛泽东说:“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对于这种说法,可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缺乏科学理论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缺乏人民的支持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1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一次农民战争的领导人物是
A.陈化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李大钊
1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成功,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这一局面出现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3、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一二·九运动的开展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4、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 )
A.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C.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D.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15、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有人称呼“先生”“女士”,也有人称“老爷”。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C.西方风俗已成主流
D.社会生活新旧并呈
16、《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19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吁“变亦变,不变亦变。揭开该事件序幕的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17、“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这句话中的“他”是( )
A.詹天佑
B.魏源
C.张謇
D.侯德榜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华民国约法》
19、《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据此可知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用意是( )
A.全面侵略中国
B.获得领事裁判权
C.打开中国市场
D.保护鸦片贸易
20、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时间是在
A. 1996年 B. 2000年 C. 2004年 D. 2008年
2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是_______;_____的创办,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此学堂后来改名为________。
22、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这一年爆发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23、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并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4、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__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5、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
26、填空题
(1)他带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他是(_____)。
(2)文艺复兴时期,他被誉为“时代的灵魂”,他是(_____)。他的作品宣扬(_____)的思想。
(3)他被誉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他是(_____),他领导的这场战争是(_____)
27、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事件是______。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
28、《_________》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胡适在上面发表《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支取代文言文。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0、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31、近代化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2)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了什么制度?革命派取得了什么成果?
(3)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方面,具有空前影响的是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2、1949年革命结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对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9-1956仿效苏联】
(1)写出新中国在农业政策方面学习苏联集体农庄制度而采取的措施一例。1956年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57-1978突破苏联】
(2)离开苏联的帮助,中国开始走向自力更生的道路。“左”倾错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表现是什么?写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兴的工业类型一例。
【1979年始自主创新】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走上开放性的现代化路线。写出城市改革的重点。经济特区中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是哪一个?
【历史启示】
(4)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展历程给你哪些启迪?
3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可喜成就,你知道的重大成就有哪些?请你列出至少4项成就(包括时间)
3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新起点与新力量】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图B所示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图A所示事件与图B所示会议之间有何关系?
【新道路与新策略】
材料二
(2)材料二图C中在①处发生的事件的意义是什么?指出在②处建立的根据地的名称。图C中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在图D中的哪一处(填序号)召开?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E所示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从图F可以看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
【新矛盾与新征途】
材料四 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分项 战役 | 民工(力人) | 挑子 (副) | 担架(副) | 小车(辆) | 大车(辆) | 汽车(辆) | 牲畜(头) | 船只(只) | 粮食(万斤) |
辽沈战役 | 160 | —— | 13800 | —— | 6750 | —— | 30000 | —— | 7000 |
淮海战役 | 225 | 42400 | 73900 | 410900 | 3070 | 250 | 6300 | 13600 | 57000 |
平津战役 | 154 | —— | 20000 | 20000 | 380000 | —— | 1000000 | —— | 31000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