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辛亥革命的结束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南京是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南京作为近代史“起点”的依据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时间是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53年
4、下列趣味知识卡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信息是
A.运动背景 B.运动目的 C.运动口号 D.运动影响
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 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6、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即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次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引起了日耳曼人的大举入侵
B.使东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代
C.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D.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8、导致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9、“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出自“人民的好战士”( )
A.袁隆平
B.杨利伟
C.邓稼先
D.雷锋
10、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11、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即( )
A.两岸和平相处
B.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两岸有共同文化
D.反对美国干预
12、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次会议召开在十年建设期间
B. 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这次大会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4、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5、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7月至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和通过了( )
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6、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抗击外来侵略
D. 推翻国民政府
17、1912年的上海《时报》发表了名为《新陈代谢》的评论,其云;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评论反映民国初年
A.崇洋媚外的民众心态
B.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
C.混乱无序的社会现状
D.万象更新的社会景象
18、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19、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拟定的汇报提纲。如果要为这个提纲确立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主题: 一、洋务运动 二、百日维新 三、辛亥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地主阶级的抗争
C.民主制度的实践
D.救亡图存的探索
20、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中,不包括( )
A.张作霖 B.吴佩孚 C.孙传芳 D.袁世凯
21、“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 )
A. 1956--1966 年
B. 1965--197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63--1973 年
22、_____、_____发动了西安事变。
23、(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4、________年________月,英国军舰突然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城,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史称________战争。
2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______ 。中共 ______ 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6、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标志意义的事件。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事件。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
(3)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_______。
27、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 ______(地名)发动武装起义,这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______(地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8、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9、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什么?________
30、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______,进行战略转移。
3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请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取得胜利的两个战役?
(3)请问: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4)为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什么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哪里?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6)请你从家国情怀之世界意识谈谈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32、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3、三大改造是我国的深刻变革。指出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有何不同?三大改造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当时对华贸易总额最大的国家。但实际上,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而英国本土对中国丝茶的需要日益增加。
——摘编自沈渭滨《道光十九年—一从禁烟到战争》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
材料三: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滚案志略》。可惜,对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摘编自陈旭龍《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中“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图中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