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渡江战役胜利

D.抗美援朝胜利

2、1945年8月,《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是,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新中国成立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发布,表明我国再次将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六十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     

A.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B.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 )

①未撤离的东北军②东北人民③蒋介石从关内调去的军队④杨靖宇率领的抗日游击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   ⑤重庆

A.③①④②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①④③⑤

D.④①②③⑤

7、2019年10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合作社

D.公私合营

11、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2、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请你判断此书的作者是(   )

A. 魏源   B. 严复   C. 马可·波罗   D. 林则徐

1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带领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 刘伯承、邓小平

B. 林彪、罗荣桓

C. 陈毅、粟裕

D. 彭德怀

15、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A.释放奴婢

B.合并郡县

C.兴办太学

D.惩处贪官

16、《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英国列强哪一侵略要求

A.鸦片贸易

B.商品输出

C.掠夺金银

D.开采矿山

1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八年级(1)班同学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准备开展主题班会。下面是一组同学展示的关键词。据此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兴中会               同盟会                 三民主义               《民报》            武昌起义

A.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他是中国人昏睡未醒之际,奋起撞击警世洪钟的敲钟人。“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是《警世钟》的开头句。他是

A.邹容 B.章炳麟 C.陈天华 D.黄兴

19、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20、“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提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B. 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 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____》。

22、民主与法律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文革中_______含冤病逝,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23、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4、1927年的____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

25、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和中法《____________》。

26、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___________

(2)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___________

27、图一人物是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图二人物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图一                  图二

28、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_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9、1875年______成功收复新疆。1926年______率领的第四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赢得“铁军”称号。

30、概况:________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________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

(2)1927年,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在这里创造了什么局面?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综上,你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出哪些认识?

32、这是一场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请回答:

(1)这场运动是什么?它在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分别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这场运动中,在中央的代表是谁?地方的代表是谁?请写出一个

(3)这场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了吗?请说明理由

33、写出长征的起止时间、转折性的事件名称及其意义、结束的标志性事件、长征的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