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号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状态。下列口号与大跃进时期相符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凝心聚力推改革,争创佳绩促和谐”
2、据统计,解放前官僚资本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还垄断全国金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是
A. 限制官僚资本
B. 打击投机倒把
C. 没收官僚资本
D. 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3、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4、毛泽东曾经在一次重要的会议的开幕词中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马关条约》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其中石达开被封为
A.东王
B.西王
C.北王
D.翼王
7、下图是1952—1955年中国沿海与内地工业产值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沿海工业出现衰退
B.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
C.内地成为工业发展的中心
D.工业不均衡局面有所改善
8、中国近代文艺作品成就突出。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阿Q正传》 B.茅盾—《太阳照在桑干河山》
C.老舍一《骆驼祥子》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9、影片《你好,李焕英》中,女主回到1981年的国有企业,浓浓的80年代国企工厂怀旧风吸引了很多观众。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企业自主经营
C.公有制为主体
D.以按劳分配为主
10、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掀起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呈现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11、义和团的伟大功绩是[ ]
A.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B. 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C.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D.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封面中的人物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徐锡麟
D.蔡锷
1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首歌在以下哪一事件后唱响了大江南北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对外开放向内陆推进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15、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如果用短视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史上新的一页。”这一论断是基于甲午战争( )
A.导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发生转变
B.推动了中国政治机构现代化转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6、历史课上,老师介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从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学习铁路专业”,他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7、如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我国某一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纪念馆拍摄的一幅照片,你知道这幅照片的拍摄地是
A.沈阳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18、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党的总书记的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益处”是指(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0、“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这句满含血泪的话从无数青年口中喊出。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21、发展:时间:6月初,中心: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
22、袁隆平因为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________之父;王进喜在环境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被誉为________。
23、填空题。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中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列举出三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
洋务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文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25、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科技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请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政治变革: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君主立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_______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发明创造: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______”时代”。
科学理论: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_______》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6、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7、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_____(地名)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5年底,为反对袁世凯的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事件)爆发。
29、填空题。
(1)1905年8月,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后来,他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即 “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与______。
(3)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31、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两次侵略战争曾占领过北京,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深重灾难?
(2)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迎来了曙光”指的是哪一事件?你是怎样理解“迎来了曙光”的?
(3)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给共产党人以深刻教训,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哪次武装斗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随后毛泽东为中国的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4)艰难抗日路,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请分别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写一个)
32、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目前这一理论体系包括哪些重要思想?请你阐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确立过程。
33、20世纪初期,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政治上展露手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黑暗。”请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2)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3)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年开始?中共一大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4)简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4)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发起什么运动而闻名?
(5)以上四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厉程,请你为此历程归纳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