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些中国人开始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19世纪60-90年代,清朝一些开明官员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梦想”的途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开放通商口岸

2、民国三十六年,某报刊登的文章说:“国民党把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当作重要口号之一,但是他们却没有功夫实行这位卓越领袖所订的土地改革方案,而中国共产党却开始着手实施这一计划。”中共“实施这一计划”在当时的表现为(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3、瞬间定格历史。图片《开国大典》被网络评为新中国最难忘的100个精彩瞬间之首,它之所以精彩是因为(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A.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推翻君主制度

C.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D.用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5、它位于非洲东北部:在埃菲尔铁塔建起之前,它有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曾经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洲、非洲的军事帝国……“它”指的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下图是郑州网红打卡地二七纪念塔,与该塔相关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   ②奉系军阀张作霖镇压起义,制造了“二七惨案”

③运动中林祥谦英勇就义                  ④该运动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A.乡村生活

B.体育事业

C.科学文化

D.军事工业

8、小文同学对如下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进行了诗歌解读,其中最恰当的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A.望志路开成立会,南湖接席建标霞

B.革命功成屈北洋,生灵涂炭国余映

C.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D.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主要内容有

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③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④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先后建立。人民解放军由单一的陆军向多军种、多兵种发展,以适应现代化作战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支海军舰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1、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五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

A.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B.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C.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D.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2、毛泽东对于是否入朝参战曾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说明抗美援朝主要是为了(     

A.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保障

C.打击美帝国主义的气焰

D.维护朝鲜的和平与稳定

13、“八一天大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我快活笑嘻哈!”以上民谣传颂的史实发生在(       

A.武昌

B.南昌

C.汉口

D.长沙

14、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16、吉林省长春市内散布着伪满洲国统治时期的建筑,被称为"不可移动的罪证"。它们为研究伪满洲国历史提供的史料类型是( )

A.实物 B.文献 C.口述 D.音像

17、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内在联系是(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18、1913年,全国有大学4所,专科学校111所,中学5000所,师范学校253所,职业学校79所。这体现我国

A.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B.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C.百日维新取得丰硕成果

D.科举制度已经寿终正寝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脚步,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拉开了序幕。下列与之有关的是(     

①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②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增强了企业活力

④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事件是______

22、____________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到6月初,运动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___________成 为五四运动主力。

23、下面的北伐战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的势力范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__

北伐战争形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24、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改编的军队名称是____________

25、舍身堵枪口壮烈牺牲的是 _________人)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_______制度确立。

 

26、1894年,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_______1895年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考试的举人上书_______,请求变法。

 

27、《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_

28、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9、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 )出逃。

30、《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试着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包括发动者、原因、结果及带给中国的影响)

32、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新”在何处?

 

33、回答以下问题:

“从民族的历史来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了避免这种民族的致命伤,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许多探索。

(1)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2)为避免民族被瓜分的命运,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而孙中山等人领导了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

(3)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4)近代中国人从学习欧美、学习日本到“以俄为师”以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试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主持者

成就

1862年

 

在北京开办京师同文馆

1863年

李鸿章

在上海开办外语学堂(广方言馆)

1865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

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负责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科技类书籍。

1866年

左宗棠

开设福州船政局,附设一个船政学堂,内分两堂:前堂专授法语和造船,后堂专授英语和航海。

1872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

经两人提议,派遣30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

材料二近代中国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暴露出通过科举考试所选拔的人才无裨国用,士子们所学的儒家经义不能救国。与西方入侵同时俱来的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新式学堂虽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取得做官资格,这必然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清政府于1905年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教育改革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