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萍浏醴起义
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意在强调抗日战争( )
A.要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
B.要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C.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
D.要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
3、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里的“她”是指(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中国共产党 C. 中国国民党 D. 中国同盟会
4、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A.秋收起义
B.血战卢沟桥
C.忻口会战
D.平型关大捷
5、成为土地主人的中国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生产。1951年,全国的粮食和棉花产量都超过了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材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三大改造使农作物产量迅速增长
D.改革开放给农业发展带来生机
6、他多次成为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7、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优点,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曲线美,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这种变化表明当时的人们( )
A.全盘西化 倡导自由 B.政治改革 摒除陋习
C.崇洋逐新 中西交融 D.洋布流行 土布淘汰
8、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黄花岗起义
9、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 一二•九运动 B. 瓦窑堡会议
C. 八一宣言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0、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1956年已得到根本改变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大跃进”的高潮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11、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开始
C. 新中国成立 D. 土地改革完成
12、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功能性定位及定性,带有主观评判色彩,即“是什么性质,有何影响”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B.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
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3、20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三次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其中第一次是指( )
A.获得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大团结
B.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C.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14、“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以上歌词不符合史实的是
A.“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 B.“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C.“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 D.“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
15、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6、1802年,美国杜邦公司从法国购进机器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法国大量订购火药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同普鲁士的战争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C.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8、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9、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下面哪一次国际会议有关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图 1、图2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1912年3月,______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底,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22、1978年,在安徽省(_____)县小岗村实行的包产到户,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为中英“______”,中法“______”。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订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初步建立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25、请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与之对应的朝代后:
(1)澶渊之盟
(2)行省制度
(3)郑成功收复台湾
(4)《清明上河图》
(5)《尼布楚条约》
(6)交子
(7)赵州桥
(8)马可波罗来华
隋朝
北宋
元朝
清朝
26、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土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___________,劝禁女子___________;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________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的特征。
28、孙中山辞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_________继任临时大总统。
29、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3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土地改革,到____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后期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
(3)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4)这次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2、请你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说说其意义和局限性。
33、依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1840年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______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______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岁那年,作为党员的爸爸去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回来时说:这个会议开得好,我国可以开始全面大规模地建设社会主义了。
材料二 17岁那年我加入了红卫兵,开始“破四旧”,写大字报,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
材料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伴随着我,如“铁人” 、党的好干部 等,他们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则材料均摘自李老师(1949年出生)的日记
(1)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哪次会议?材料二所述情况发生在什么时期?
(2)材料二所述时期,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其他方面仍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写出其中2个位于世界先列的成就。
(3)材料三中横线上分别应该填写哪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