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掠夺焚烧的圆明园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英法联军的这一罪行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中(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从当年外国人蔑视的“东亚病夫”到逐渐成为体育大国,继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后,2022年中国再次成功地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中国人民重视体育
C.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
D.运动健儿的努力拼搏
3、天津的义和团把精通外语、多在租界工作的广东人等南方人称为“二毛子”而加以排斥。此举客观上表明当时中国( )
A.重农观念影响深远
B.中外矛盾非常尖锐
C.近代主权观念形成
D.地域歧视特别严重
4、红军长征的路线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瑞金→会宁→遵义→吴起镇
C.遵义→瑞金→会宁→吴起镇
D.遵义→瑞金→吴起镇→会宁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6、图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 沿海地区发展快,内地发展较慢
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 资金少,规模小
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A.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B.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C.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D.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8、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D.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9、《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
A.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C.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D. 主张向西方学习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10、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 深圳 B. 厦门 C. 珠海 D. 海南
11、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30万减少到150万。由此可见,“战争形势变化”指的是
A.国民党军队从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
B.人民解放军彻底掌握了战争主导权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
1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而发动的,那么这次人民运动指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戊戌变法
13、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以下四幅题词哪一幅是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题词
14、孙中山一生当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了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5、2021年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广袤的太空中,中国的北斗导航如“天眼”一般,俯瞰世界......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6、《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其中,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1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21年7月1日
17、太平天国运动性质( )
A. 反帝反封 B. 反资本主义反封建 C. 反殖民地主义反封建 D. 反帝反侵
18、2017年8月,追寻红色记忆活动的“三个90周年系列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与发布会相关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南昌起义②辛亥革命③秋收起义④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反封建不彻底
B.受到帝国主义破坏
C.“自强”“求富”的口号不切实际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0、“中国是背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这一耻辱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1、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
2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的协议是( )
2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是________。
24、洋务运动时期,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协商谈判·和平统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_。
26、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适时调整______政策。
27、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立“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原则”即九二共识,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和平统一、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8、填图
(1)请写出图一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点ACD
(2)请在图二中填入《马关条约》除苏州、沙市外的另两个通商口岸的名称。
29、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0、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 ______;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战略,也是今后党中央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历届党中央和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中外历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建国初期(1950年)实行了什么政策,促进了农业迅速发展?
(2)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实行怎样的具体政策促进了中国农村改革?效果如何?
(3)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32、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人是?他早期的革命活动主要有哪些?
33、中共十五大以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理论领域又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
34、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昢上迳渐丰富完善的。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族残之,外邦逼之”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频臾缓”。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的情况下,国家难以统一,使得国家认同主要体现为国族认同,即中华民族认同。……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在知识界掀起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讨论,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这一时期,知识界、政界甚至全民的参与使国家认同得到全面推进。
——摘编自贺东航、谢伟民《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很难想象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其他推动着中国民众主动参与到一次次让世人震惊的政治行动,也很难相信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其他推动着中国各色政治力量发起一次次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运动
——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从下面方框中任选两个(或以上)词汇,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巴黎和会、廊坊、北京、国共合作、义和团、卢沟桥、广州、三元里 |
【示例】词汇:广州三元里
说明: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民众英勇抗敌,击逊英军,体现出民族主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