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发展的工业是(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2、《吴玉章回忆录》中记载:“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材料中“群众运动”指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南昌起义

3、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4、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5、武则天,后人对她的功过评说不一。史学家认为应该肯定,主要理由是( 

A.她结束了分裂,完成了国家统一  B.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她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6、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是因为它(     

A.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B.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C.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D.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7、时间和空间是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绘制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图是小历绘制的时间轴,时间轴中的会议强调的共同主题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和谐发展

C.建立市场经济

D.两个一百年

8、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华兵力投入情况见下表,数据说明

时间

日军陆军总兵力

日军投入侵华战争的陆军军力

1937年

24个师

21个师

1938年

34个师

32个师

1939年

41个师

34个师

1941年

51个师

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A.中日之间战争规模日渐缩小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速战速决

C.日本军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残酷屠杀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

C.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西安事变——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0、创办下图杂志的著名人物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李大钊

D.鲁迅

11、乡村振兴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抗美援朝

C.开展新农村建设

D.实行土地改革

12、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3、如图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中华大地掀起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的是(     

A.“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

B.右倾主义错误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4、毛泽东的下列进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1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6、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A.严禁外国人进入本国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要挨打

D.进行改革开放

17、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是因为(     

A.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三大战役的胜利

18、在一场海战中,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敌我双方实力极不对称、战争前景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持参战的原因有(     

①美国扩大战争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

③中国国内局势较为稳定          ④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 )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中共___________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5)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是:

23、

(1)图一的人物是___________,他指挥了___________战役,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图二的人物是____________,1915年底,他与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爆发。

(3)图三的内容与____________有关,该事件在___________年发生的。

(4)图四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它和我国的_____________节有关。

(5)图五的人物是__________,他是中国_______________思想传播的先驱。

24、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实现“和平之旅”;2015年,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5、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____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26、三民主义为指导,终结帝制树新风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领导了虎门销烟。______

(2)创办了大生纱厂。______

(3)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______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一 ______ 。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一 ______ 。

(3)李宗仁指挥的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______ 。

(4)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______ 。

29、1935年,(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1912年,_____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历史地图属于辅助性的学习资料,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承载着历史的印痕,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提炼几条有效信息。(至少三条,可以从地理分布、发生的革命事件等方面去考虑。)

(2)观察图二,回答问题。

①写出下列路线图中A、B、C三处红军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    

②写出B处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困难?(至少写出2个)

(4)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

32、问答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支持“三农”(列举两例即可)?这些措施对我国农业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33、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早提出了什么主张达到什么目的?在中央和地方上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有谁?洋务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变,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写出材料一图片提示的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事件,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