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掀起“一月风暴” B. 加紧对邓小平的“大批判”
C. 老革命家的斗争被污为“二月逆流” D.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和迫害致死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 制定《共同纲领》 B.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 制定宪法 D. 确定国旗、国歌
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长期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C.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4、余光茂(1915-1998),江西崇义县人,开国少将。35岁率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八十九师参加长津湖战役。这里的“长津湖战役”属于(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全国土地改革
5、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
A.由于日本的侵略,红军要北上抗日
B.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为了打倒蒋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国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中华民国约法》 B. 《定国是诏》
C. 《钦定宪法大纲》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知识问答”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是“清末状元、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
A.胡适
B.陈独秀
C.荣宗敬
D.张謇
8、清朝晚期,一则揭帖说“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反帝爱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9、《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随后发生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导致戊戌变法发生
B.推动了义和团运动
C.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1、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曾国藩
D.康有为
12、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奖励发明 B. 废除八股 C. 精简机构 D. 裁汰冗员
13、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一桥”指的是 ( )
A. 南京长江大桥 B. 钱塘江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郑州黄河大桥
1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经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揭开这次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D.戊戌政变
15、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社论标题,根据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前进》
③《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④《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16、“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
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D.近代中国的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都建立了庞大家族企业
17、标志我国拥有核武器的事件是
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C.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8、下表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 )
提纲 | |
1.中共十五大 | 邓小平理论 |
2.中共十六大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中共十八大 | 科学发展观 |
4.中共十九大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此歌谣反映出义和团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20、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以上材料反映蒋介石
A. 置民族利益于不顾
B. 面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
C. 停止内战,转向抗日
D. 放弃妥协幻想,投入抗日
21、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党的十五大把___________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2、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__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__________。
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青藏公路
24、“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________”的口号,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2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6、报刊的兴盛与流变是中国近代社会风云突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思潮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填写表格。
| 代表政治派别 | 主要思想 |
图1 |
|
|
图2 |
|
|
图2 |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
27、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适时调整______政策。
28、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9、完成下面同学关于中国近代史笔记填空:
压迫史 | 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压迫特点 | 以外国列强直接侵略为主 | ||||
所在页码 |
|
|
|
| |
重点问题剖析 | 两场战争共同目的(1),这反映了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战争前后的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为(2) | 日本侵华的目的(4)。 |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合作事例(5)。而矛盾事例(6)。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政策的变化从(7)到。 | ||
反抗史 | 林则徐禁烟、关天培、陈化成 | (3) | 邓世昌、丁汝昌、义和团运动 | 聂士成 | |
30、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企图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31、例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3例)
3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而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什么样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2)这次会议的召开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新时期,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是哪两个地方?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面临封建主义的压制和列强侵略的处境下,他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他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澄清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同时宣传了革命主张。
材料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使许多人感到彷徨苦闷,为了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1915年起,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启发人们民主觉悟的同时,破除愚昧和迷信。
材料三: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涉及的运动的名称是什么?成为此次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的大学是什么?此次运动中鲁迅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的白话小说是什么?
(3)材料三涉及的是哪次运动?此次运动首先在哪个城市爆发?1919年6月5日以后,哪个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通过三则材料,你体会到哪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