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清朝的都城,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平矿务局   C. 上海机器织布局   D. 汉阳铁厂

3、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C.北伐战争胜利纪念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新文化运动实际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可以从下列哪项中反映出来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地主阶级挽救清朝封建统治的努力

B.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艰辛探索

C.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努力

D.资产阶级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尝试

6、下边《时局图》显示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与图片情景有关的近代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推动变法思想的传播而采取的主要活动有( 

①在各地组织学会②创办报刊③宣传变法④发动政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谁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朱德

D. 刘少奇

9、“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走上中华民族复兴的漫漫征程。”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10、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11、《马关条约》签订后,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侵略暴行。这里的“暴行”包括

A.赔款2100万银元

B.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在南京大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12、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这评价的是

A. 日本出兵朝鲜   B.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C. 日本海军与北洋舰队黄海激战   D. 日本在旅顺大肆屠杀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先后在农村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这二者的显著区别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B.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C.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15、“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请你在表格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 中 国 梦 ”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梦

李鸿章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梁启超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民主科学梦

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君主立宪梦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民主科学梦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君主立宪梦

16、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曾在他的书中这样描写一场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这场战争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又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他”是( )

A.道光皇帝 B.光绪皇帝 C.宣统皇帝 D.袁世凯

18、下列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 ④太原会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学校组织开展“长征精神闪光芒”合唱大会,演出曲目有①《雪山草地》②《遵义会议明道路》③《四渡赤水乱计划》④《三军会师尽开颜》。请按红军长征路线安排曲目演唱顺序(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20、“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

A. 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 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

C. 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 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 所率先锋第四军在北伐战争屡破强敌,第四军被称为“铁军”,他也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

2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24、日本侵占东北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壮烈殉国。

2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如上图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指德国、意大利和__________。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 战后在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__________等条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__________”的目的,使__________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上图所示的是第__________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标志着此次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年6月,英美盟军成功登陆法国__________,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中。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______。战争中也是世界上唯—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__________

26、1949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会议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7、1953年7月,__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28、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东南海疆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____________(人物)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______(人物)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9、戊戌变法目的:________救国。

30、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__年6月,结束于________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哪国?

(2)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和推行的外交政策各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请列举我国这个时代外交成就三例。

(4)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成就硕果累累,请列举一例。

(5)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你有何感悟?

32、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3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请回答:

(1)励精图志的中国人民,在漫漫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个盛世局面,如“文景之治”等,再举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三个盛世局面的名称。

(2)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使命,请列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建国期间,她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答三项即可)

(3)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史党史的认识。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开明的官员)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正是在对民主与科学的不懈追寻中,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

——《复兴之路》(上)

请问: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 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是什么事件?   使“中国文化界为之气象一新”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