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那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哪一次会议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党的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公平公正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干涉百姓生产生活 D.真正实现共产主义

3、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4、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中,都起到领导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①陈独秀   ②胡适   ③毛泽东   ④李大钊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5、今年国庆节(2022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纪念日(     

A.70

B.71

C.72

D.73

6、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针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特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毛主席为怀局,高瞻远瞩地统筹国内和国际大局,给人民志愿军以英明的战略指导。彭老总身经百战,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魄力果敢有力地驾驭了朝鲜战争复杂局势,指挥人民志愿军力克强敌,取得最终胜利。由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A.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支持

D.中朝人民相互支援

7、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抗战胜利后曾说:现在国人惟一的希望,也正是惟一的责任,就是要怎样保持这经过数十年艰苦沉痛才换来的胜利的成果这段话最能表明张澜心情是  

A对八年抗战胜利的欢喜与感触

B对抗战胜利后和平幸福的渴望

C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忧虑

D对抗战胜利后的心灰意冷

 

8、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民族、民权、民生;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③②④

9、“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篇七律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国加入APEC

D.改革开放30周年

10、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

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是一次彻底的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D.是一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

11、如下图是五四运动时期,我国社会各界作出的反应。这反映出五四运动的特点是

A.工人与学生联合

B.是一场爱国运动

C.无产阶级的领导

D.动员社会各级力量

12、下图是小红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笔记中的“该地区”是

A.西藏

B.新疆

C.北平

D.南京

13、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如下资料,其中最研究价值的是

A.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

B.亲历土地改革老人的回忆录

C.网络检索的土地改革资料

D.博物馆保持的土地改革档案

14、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D.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5、近代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是通过(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6、如下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民兵所采取的何种游击战术()

A. 地雷战

B. 地道战

C. 麻雀战

D. 夜袭战

 

17、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是

A. 台湾获得解放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 湘西地区剿匪胜利

1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19、不同史籍对同文馆的记述有所不同。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同文馆(     

记述

出处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仅10人……学生不仅学外语……其开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A.1862年成立时招不到学生

B.在英国的强迫下设立

C.开设了外语课程

D.文化学习开始全面与世界接轨

20、《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发生在( )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华东地区   D. 西南地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其中“先行者”是指________。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2、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23、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_____。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标志着_____的开始。

24、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____并签订《双十协定》。

25、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__,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事件__

26、填空题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1860年10月,_____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____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____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

(3)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_____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到达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5)_____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1947年夏,刘伯承、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27、观察图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请将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方框内______

 

图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A.五四运动爆发地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在地

 

28、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___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9、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________;为____________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0、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南京是百年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它既是一座悲情之城,更是一座英雄之城。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南京为名,《南京条约》是在哪一侵略战争后签订的?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怎样的暴行?面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罪行的不当言论,你认为日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输掉起码的良知?

(3)“南京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标志着蒋介石南京国民党政府覆灭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2、简述近代中国一步步深入学习西方的历程。

33、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勇于探索,寻求强国救国之路。到20世纪初,中国革命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始了新的历程。总结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

(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

(4)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运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之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

材料四:抗日战争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却采取了什么政策?我国是在哪年收回了“那无尽的宝藏”?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请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请根据材料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