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粉碎“四人帮”   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2、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三联书店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3、机关刊物是国家机关、政党或群众组织出版的刊物。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4、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始于(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B.1936年西安事变

C.1937年七七事变

D.1937年八一三事变

5、俄国在这次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俄国在十九世纪中期的这次战争中从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6、下图是某史书的部分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A.太平天国

B.义和团

C.戊戌变法

D.中华民国

7、改革开放以来,归国华侨钱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回国投资兴办企业,其投资办企业最早应该在以下哪个城市?(       

A.深圳

B.重庆

C.上海

D.海南岛

8、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口的决定。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人达

A.10万人

B.20万人

C.30万人以上

D.300万人以上

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B.“四人帮”被粉碎

C.邓小平恢复职位

D.天安门事件

10、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思想,创办了许多报刊,下列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

①《时务报》

②《国闻报》

③《知新报》

④《万国公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A. 民主 科学   B. 师夷长技   C. 自强 求富   D. 变法图强

12、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

A. 长沙会战

B. 豫湘桂会战

C. 淞沪会战

D. 武汉会战。

 

13、流行语往往带有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特征的是( )

A.“公私合营”

B.“招商引资”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4、下图呈现了一位伟大人物早年的革命历程。这位“伟大人物”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之洞

15、“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宣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将其归纳出“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是

A.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B.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C.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D.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1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剧;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

18、“一百多年前的九月,诞生了这样一本杂志,它和现在的中国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科学、民主、人权、白话文这些现已极为熟悉的概念,在当时还都是全新的思想,而正是这本杂志用白纸黑字,自信地把这些思想缓缓灌入当时年轻人心灵的土壤,间接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这本杂志应是(       

A.《国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猛回头》

19、毛泽东说: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面有关张謇实业救国表述错误的是

A.创办大生纱厂

B.创办南通博物苑

C.创办轮船公司

D.创办面粉厂

20、下图是小王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制作的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时间轴。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到“”处的是(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战略的实施,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22、首都: __________

23、《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_

24、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 道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辟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革命道路。

25、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_____,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6、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______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7、前27年,___________建立罗马帝国。481年___________建立法兰克王国。

28、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9、填空题:

1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他是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给英国:《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澎湖列岛给日本。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揭开变法序幕。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的   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

 

30、1915年,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9年,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

1)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

2)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

32、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3、在探索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尝试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1)洋务派为挽救清政府江河日下的统治,提出了什么口号?

(2)甲午战后,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拉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戊戌变法又被称为什么?

(3)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哪个?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为什么“求富”?材料一反映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的是材料图表的哪一阶段(写出序号) ?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外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所述,说说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