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 创办《万国公报》

B. 发动“公车上书”

C. 建立强学会

D.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承德避暑山庄飞驰,恭亲王奕䜣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与这则消息相关的战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变化有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圆明园变成了断壁残垣

③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④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中记∶"(民国九年)有几名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这一举措体现了当时( )

A.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旧道德受到批判

C.热情宣扬科学思想 D.旧文学受到批判

4、不同时期的热门词汇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事物。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大报刊上的是(  )

A. 火烧圆明园、轮船招商局、拜上帝会

B. 中华民国、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护国战争

D. 变法图强、中国共产党、兴中会

5、初心是我们最开始的本心,最开始坚持的梦想。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6、下列条约中,清政府的赔款数目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中俄《改订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之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代表人物有

①陈独秀  ②胡适 ③李大钊  ④鲁迅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8、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也使得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三元里人民抗英

9、尼罗河哺育的早期人类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10、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等都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优惠政策。这主要得益于国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C.深入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

D.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11、洋务运动的前期,打出的口号是(  )

A. 师夷长技以自夷   B. 发展经济   C. 自强   D. 求富

 

1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民主、科学

B.三民主义

C.自强、求富

D.变法维新

13、习主席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4、紫云县有苗族、布依族、汉族、仡佬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16、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7、根据“虎门销烟”“黄海战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视频材料,我们可拟定的学习主题

A.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B.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C. 中国近代化探索

D.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1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遭到清政府强烈反对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19、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20、下列有关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聂耳--《黄河大合唱》 B. 郭沫若--《雷雨》

C. 齐白石--《愚公移山》 D. 老舍--《骆驼祥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________的坚强意志。

22、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方式为_____,在改造过程中,通过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3、时间、性质: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____》。

24、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________军校”,________任校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________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________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________,抗日民族________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又称________,爆发于年7月7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中国人民达________人以上。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________会战爆发。百团大战在________指挥下,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第三次________会战,歼灭大批敌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25、“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______

26、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平型关大捷总指挥——

(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3)发表东北易帜通告——

(4)黄埔军校校长——

28、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________.

(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4)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________

30、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为 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 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2)这场战争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写出其中的任意三项内容?

(3)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2、某中学组织知荣明耻教育活动,决定以抗日战争为内容的历史手抄报竞赛活动。以下是小明的手抄报设计方案,请你帮他编辑。

1.准备: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写出一个途径即可)

2.栏目:

全民奋起: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的事件?

铁证如山:请列出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暴行一例。

同仇敌忾:请写出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3.总结:在编辑铁证如山这个栏目的具体内容时,你有什么认识?

 

 

 

3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

(3)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在实 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

(1)依据材料一,指出厦门在图中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材料二:开放不再是沿海地带的“特权”,从青藏高原到额尔古纳河,各地都在探索对外开放之路。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新疆是个遥远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随着贯通欧亚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的新变化是什么?推动新疆走上开放之路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自1980年下半年开始,4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仅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198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增长10倍多,外汇收入增长2倍。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方式及其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