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将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我国农村改革始于( )
A. 山东、河南 B. 安徽、四川 C. 湖北、湖南 D. 江西、江苏
2、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尔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想要学习的是( )
A.经济的近代化
B.器物的近代化
C.制度的近代化
D.精神的近代化
4、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
A. 《土地法案》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
5、下列历史图片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场景,它们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6、清朝时,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长江沿岸各地官吏的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受盘查,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上述情况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7、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这首诗所体现的精神是(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9、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10、“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鸦片战争
B.平壤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
11、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
A. 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介绍西方教育思想 D. 阐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
12、从1999年起,我国先后实施________、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协调发展。( )
A.东部大开发
B.西部大开发
C.南部大开发
D.北部大开发
13、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
14、历史上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中,"三大主力红军"是指( )
A.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B.红二、组三、红四方面军
C.红一、红七、红八方面军 D.红二、红七、红八方面军
15、“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
A.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B.北京、上海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一五计划的重点(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18、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赞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纵观新中团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运动项目是
A.篮球
B.乒乓球
C.足球
D.体操
19、嘉兴有一艘革命红船,它承载了一件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0、毛泽东评价五四运动是“彻底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1、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为自强求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________;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2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________,创建人是________。
23、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4、第一个横渡大西洋的人是________。以________为首的雅各宾派当政后,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____;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________。
26、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目前我们建设强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正能量。结合图片,完成有关问题
(1)铁人
(2)解放军的好战士
(3)党的好干部
27、___________4月,蒋介石在___________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____利益。
28、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短短几年内,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建立了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这里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0、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起义军称“_____”。
3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3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01年,清政府签订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哪次革命?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3)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回顾党的历史,有何感悟?
(4)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建党多少周年?
33、“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前两句诗分别发生在什么历史时间?联系具体历史史实,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
(3)中国民族工业在1937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这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3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部分)
方面 | 成就 |
工业建设 |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
1956年①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 |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 |
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 |
交通运输 | 1957年建成②,连接长江南北交通 |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多条 | |
川藏、③、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 |
工业布局 | 到1957年底,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已建成,并开始了以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魏中心的华中和华北工业基地的建设;西南、西北地区的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工业基地的建设也在进行。 |
——摘编自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请填写①②③处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我国完成这一计划有何重要的影响?
(3)阅读材料,从“工业建设”“交通运输”“工业布局”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相对应的两个史实简要论述。(要求:仿照范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范例:观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
史实: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建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华中工业基地等。
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成合理的工业布局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