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某西方传教士指出,自清初南怀仁传教士逝世之后,中国江南地区传教陷入困境。但现在“所有江河都将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可以把传教士一直运送到传教国家的心脏”。促使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反映的史实与哪一战争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一切。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 李宗仁 C 张学良 D 周恩来
4、1912年元旦,是中华民国元年;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国( )年
A.民国二年
B.民国三年
C.民国四年
D.民国五年
5、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的重大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上海APEC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万隆会议
6、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包括哪些建设成就
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②修建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③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④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岛
8、下面两本连环画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国近代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英勇斗争的民族英雄。他们是
A. 林则徐、关天培 B. 陈化成、邓世昌 C. 林则徐、邓世昌 D. 关天培、陈化成
9、1941年12月23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彻底破灭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10、为了弘扬长征精神,重庆某中学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继续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11、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50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地方是( )
A.香港 B.澳门 C.东北 D.台湾
12、据1919年6月12日《晨报》载,天津总商会致电北京政府指出:“查栖息于津蚌之劳动者数十万,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恐市面临收拾而不能矣。”这说明( )
A.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发动的
B.五四运动的中心在天津
C.五四运动遭到了残酷镇压
D.无产阶级已经开始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13、近日,韩国向我国归还了475具志愿军烈士遗骸,让我们又想起六十多年前,那场令人难忘的战争,当时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 )
A、彭德怀 B、林彪 C、刘伯承 D、朱德
14、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解放战争一一三大战役一一平津战役”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一中国同盟会一一《国闻报》
B.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一一大生纱厂
C.抗日战争一一全民族抗战一一九一八事变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一国民革命运动一一北伐战争
15、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勿忘历史,方能砥砺前行。下面2幅图是今年火爆全网的“庚子外交对比图”,其中下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7、自强工业化运动首要关心的是国防。因此,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关注,紧接着是直接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煤炭、重机械),纺织厂及其他生产消费商品的轻工业则较晚出现。以上论述反映中国洋务运动( )
A.借鉴了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B.使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基础薄弱
C.是“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主动自救
D.保护了国内消费市场免受外国渗透
18、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因此,中国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获得初步的发展
B.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救亡图存,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 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0、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篇章。习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B.当地农民思想觉悟高
C.国家重点扶植的试点
D.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2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__
22、解放南京:_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2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皖系这三大派系。
24、中共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2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_____(会议)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_____(会议)召开。
2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
(3)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8、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___(会议)。
29、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是(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30、民族英雄是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
(1)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壮烈牺牲。他是___________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是赞美他带领清军收复新疆,他是__________
31、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C、图D人物分别在哪一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表现。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的创新精神?
32、新文化运动时期被陈独秀称为德先生、赛先生的是?这一运动的兴起体现了近代化的特点是?
33、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团结合作】
(1)写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就。
(2)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3)简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争端再起】
(4)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5)后来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来说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材料四:帝国主义者及买过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也所系之革命根据地,而且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
材料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问题二:材料三图一是我们通称的哪所学校?该校与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
问题三:根据材料四,从“宣言”来看,此次北伐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两个北伐的对象以及名将。
问题四:材料五反映的事件是?标志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