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他廿做无名英堆,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兰考治沙而呕心沥血,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A.

B.

C.

D.

2、鸦片战争中,战死于虎门炮台的广东水师提督是

A.左宝贵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陈化成

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7.6

6.52

51.68

19.2

贸易物渚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3

7.2

3.7

1.1

A.重工业位于世界前列

B.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4、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条款中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6、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谱写了时代最强音的聂耳创作了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定军山》 D.《马路天使》

7、如图所示粮票向我们传达的历史信息有

①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

②经济发展水平低,粮食供应紧张

③计划经济时代,物资较为丰富

④利用粮票,有利国家安排粮食生产计划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

8、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9、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51年金田起义

B.1852年永安突围

C.1853年定都天津

D.1853年北伐和西征

10、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1、1957年4月,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称:“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一表态旨在

A.重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争取“大跃进”的胜利

C.促进中美关系的缓和

D.推动统一大业的进程

12、毛泽东于1935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3、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如图图片,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闻名世界

B.民族政权并立

C.南宋国家统一

D.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14、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运动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是指(     

A.中央地方联合围剿

B.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D.敌人长期封锁围困

15、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6、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8、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其称最高统治者为(     

A.天子

B.皇帝

C.国王

D.法老

19、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0、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④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A两弹元勋 B石油工人—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解放军的好战士 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焦裕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2、《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中①处是起义地点________,②处是定都地点________

23、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中日甲午战争中____________全军覆没,__________失败。

 

24、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________军校”,________任校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________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________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________,抗日民族________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又称________,爆发于年7月7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中国人民达________人以上。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________会战爆发。百团大战在________指挥下,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第三次________会战,歼灭大批敌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25、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所有制。

26、1839年,清朝钦差大臣________在广东领导查禁鸦片。1876年,清朝钦差大臣________率军进入新疆讨伐阿古柏。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实现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我国在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的社会制度是——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史实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2)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3)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们进入的时代是

29、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该阶段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______ ,最新理论成果是 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节日的时间或会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年月日)________

(2)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

(3)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会议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建立新中国】

(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它的具体时间。

【巩固新中国】

(2)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3)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什么事件?它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的?

【建设新中国】

(4)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实施了哪一计划?主要任务是什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哪几个方面的改造?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

【发展新中国】

(6)我国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请再列举一个经济特区。

(7)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重新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模范人物

(1)党的好干部:_____

(2)“铁人”工人: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

3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就是不断奋斗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读书人组织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哪两位读书人?

(2)哪场革命开创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哪一战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哪场大会战的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5)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哪次战役?请写出一位领导人的名字?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般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五·四学制)

(1)请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会议”名称和召开时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胜利地结束长征”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那次大会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文选》第3卷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材料四   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开始于哪次会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