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义和团运动后,列强转而倡言“保全中国”,妄图实现“以华制华”的目的。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A.实现了预定的斗争目标

B.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步伐

C.使清政府成为傀儡政府

D.促使列强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

2、申纪兰代表参加了建国以来全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A.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聆听了习近平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2014年,又逢甲午。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成为军队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下列选项中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期间?(   

A.虎门销烟

B.黄海大战

C.火烧圆明园

D.南京大屠杀

5、这场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但最终仍然失败。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标志是(     

A.安庆失陷

B.天京事变

C.金田起义

D.天京陷落

6、下列历史事件,与下边这张学习卡片上所记录的内容相一致的是

A.金田起义 B.广州起义 C.百日维新 D.虎门销烟

7、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据此回答,这场伟大运动的性质是

①爱国革命运动  ②社会革命运动  ③思想启蒙运动  ④政治改良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

A. 南京解放   B. 北平解放   C. 上海解放   D. 西藏解放

 

9、下列属于海峡两岸关系可喜的变化的有(   )

①两岸已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两岸经济已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③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举行会晤 ④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1920年春,北京大学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男尊女卑 B.承认男女有别 C.提倡男女平等 D.宣传女权至上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主要是指

A.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B.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思想路线由“两个凡是”转到实事求是

1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外交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货币是国家的名片。如图货币上的人物分别是华盛顿和玻利瓦尔,对两人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B.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

D.都领导了民族解放的斗争

14、马克思曾经转引时人评价:奴隶贸易比起(近代)□□□□来,都要算是仁慈的。因为后者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评价中的□□□□应是

A.鸦片贸易

B.殖民扩张

C.通商战争

D.传教活动

1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6、某部电影中有如下片段: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中国北洋舰队致远号朝日舰撞去,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请你为该电影题名,最适合的片名是(            

A.《火烧圆明园》

B.《甲午风云》

C.《太平天国》

D.《武昌起义》

17、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盘踞东北的军阀是( )

A.直系军阀 B.皖系军阀 C.奉系军阀 D.桂系军阀

18、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A.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

B.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民族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20、以下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主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国民党始终如一坚持抗战到底的结果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一二·九运动背景:___________时间:1935.12.9口号:见88页性质:___________

影响:见88页

22、仔细观察《抗美援朝形势图》,请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鸭绿江

B.上甘岭

23、《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①地是____,为《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中②地是____,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24、下图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主人公杨立青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从军照,从他的帽徽及制服判断,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期的是

25、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6、按时间顺序完成下列表格。

战争

发动者

签订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日本

八国联军

27、戊戌变法的影响:在_____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8、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29、城市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1)1842年,中英双方在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 ,劫掠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3)1901年,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在北京签署了《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劳模。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铁人”——________、兰考好书记——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殊途同归。挽救国家民族危亡面前,社会各阶层目标相同只差方法不同而已。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科技救国】

(1)地主阶级洋务派为实现“自强”而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

(2)清末,辞高官、弃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的“状元实业家”是谁?

【制度尝试】

(3)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光绪皇帝而进行的改革是哪一次?

(4)终结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是什么?

【思想引领】

(5)新文化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6)新文化运动后期,哪一思想理论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学以致用】

(7)通过以上内容的探究,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2、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国父,请你列举孙中山的个人革命斗争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3、材料论述题。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 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1984年中国农产品 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42.23%,其中46.89%归功于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耕作制度的体制改革。

——摘编自《新中国60年60个路标》

回答:

(1)全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是哪里?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 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体制”是什么?并分析“新的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历史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同时期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