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不懈的救国探索,提出了很多口号,把下列口号按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
③“君主立宪” ④“民主共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行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邓小平指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这说明香港回归
A.见证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实现了祖国统一
C.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示范
D.洗雪了百年耻辱
4、1953年7月,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C.司令官被撤职回国
D.“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5、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
A. 胡适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有为
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材料中的“粤匪扰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7、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协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朝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这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条约条款没有损害到中国主权
B.《南京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
C.清政府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
D.清统治者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8、否定“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实质是
A.重新确立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由此可见( )
A.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普遍
B.西洋风尚在全国流行开来
C.集体婚礼在近代风行一时
D.社会生活变化的新旧并呈
11、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文献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法国的《人权宣言》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12、《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所指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B.取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13、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4、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新中国采取的行动是( )
A.抗日战争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15、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北京条约》
D.《明定国是诏》
16、在一场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如这幅示意图。这一展品反映的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中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
17、“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与这一规定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下图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A. 长征1号
B. 探索者1号
C. 神舟1号
D. 东方红1号
19、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20、“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日本改变策略: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________,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2、美国内战根本原因:南北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焦点是_______的废存问题).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______和_________。作用:激发了___________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____了战场不利的局面。美国内战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__。(性质)②美国维护了_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_______率先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
23、洋务运动兴办的工业中,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人是_______;中共一大选举_______中央局书记。
24、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重要战役——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5、观察下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
B.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地——遵义
C.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吴起镇
26、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________。
27、林则徐领导的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由__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28、“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年5月4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29、背景:__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0、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31、回答以下问题:
“从民族的历史来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了避免这种民族的致命伤,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许多探索。
(1)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2)为避免民族被瓜分的命运,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而孙中山等人领导了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
(3)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4)近代中国人从学习欧美、学习日本到“以俄为师”以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试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
3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该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3)1968年10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大量伪证的情况下被开除出党,次年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共和国主席遭到残酷迫害说明了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和组织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3、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请回答:在本单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国际意义?“巩固”主要指哪些史实?请分别回答这些“巩固”史实对当时新中国有何意义?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充分说明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
——摘自2021.03.09中国档案报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该政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奋勇前进,使“红船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精神支撑。
——摘自2021.03.16人民网
(2)依据材料二分析,“红船精神”形成于何时?为什么提出?
(3)该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