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1950-1953年的是( )
A.打倒蒋家王朝
B.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忔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由此可知,鲁迅主张
A. 反对迷信
B. 反对封建王权
C. 反对旧文学
D. 反对封建礼教
5、“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美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是
A.从器物到制度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技术到器物
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依据下列图片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7、有人认为,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 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以上材料认为维新变法的失败原因是
A.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B.脱离了中国实际
C.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D.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8、史料一般分为“史实”与“史论”等类型。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B.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C.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如图所示是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的主题板书。则这一学习内容是
A.英军攻占镇江
B.沙俄割占我国领土
C.日军进攻威海卫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0、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年学生一直是运动的主力
B.6月初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C.它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11、古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西安,让我们联想到80多年前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北京,则让我们想起了 70 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党政权垮台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准许各国派兵驻守从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4、全面抗战爆发后,邹韬奋通过各种形式,及时系统地报道与分析抗战形势和国内外时局的途径是
A. 创办《国闻报》
B. 创办《抗战》三日刊
C. 成立广播电台
D. 创立抗日时政论坛
15、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官兵60万,支前民工达到230万。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国民党失败原因是政府和军队的腐败
C.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16、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抗战开始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苏联红军对日宣战
17、光绪皇帝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祭奠在某次海战中壮烈殉国的一位清军将领。这位将领是
A.邓世昌 B.关天培 C.徐邦道 D.左宝贵
18、《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与此有关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国民党的成立
C.伪国民政府的成立
D.新中国的成立
19、下图所示的国民身份证的发证时间是公元(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20、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1、观察下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井冈山会师的地点——砻市
B.中共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地——南昌
C.决定向农村进军的地点——文家市
22、____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
2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三民主义。
24、1950年中国方面以_______为司令员,率领_______军出兵朝鲜半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25、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27、“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该诗赞美的抗美援朝英雄是________。
28、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台湾被割占的条约是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
29、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0、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召开。
31、近代中国出现很多“第一”性质的事件,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不断改变。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一次割让领土。《南京条约》将哪个地方割让给了英国?
(2)鸦片战争催生了中国资产阶级,他们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第一个在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谁?
(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踏上武装斗争的征途,在哪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5)近代中国人民在列强侵略的炮火中,屡败屡战,终于取得了近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次胜利指哪场战争?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战略,也是今后党中央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历届党中央和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中外历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建国初期(1950年)实行了什么政策,促进了农业迅速发展?
(2)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实行怎样的具体政策促进了中国农村改革?效果如何?
(3)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33、1915年,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4、中国是农业大国,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在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也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规定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特点?该文件的颁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村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入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由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如下图)
(3)由所学知识写出A处实行的主要土地政策。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什么?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1947年颁布了什么文件?
(4)综合以上探究,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