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教国

2、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1970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_______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______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______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前面三处空缺的文字分别是( )

A.创新、绿色、共享

B.创新、绿色、和谐

C.绿色、共享、和谐

D.创新、共享、和谐

4、1911年的辛亥革命(     

A.彻底地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

B.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

C.建立了亚洲第二个共和制国家

D.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

5、中共十二大、十四大、十六大、十八大都是党的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最准确的是(     

A.社会主要矛盾、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三步走”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6、人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诞生于(       

A.阿拉伯半岛

B.巴勒斯坦地区

C.罗马

D.印度

7、中国近代史留下了大量见证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独立和富强历史的遗迹。其中能反映新中国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焦裕禄纪念园

8、如果让你考察世界体育盛会——奥运会的源头,你会选择去(   )

A.法国     B.希腊

C.英国     D.意大利

 

9、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马关条约》规定,赔款2亿两白银

C.至此,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10、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为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而创办的学校是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大学堂

11、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的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A.开设近代工厂

B.改革政治制度

C.维护清朝统治

D.创办新式学堂

1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3、“叶挺独立团从广东出发,挺进湖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占领武昌。”材料叙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进程

B.武昌起义的开始

C.武汉会战的僵持

D.国共合作的胜利

1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发生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

A.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卢沟桥事变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一二九运动

16、下图所示为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抗争

C.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D.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发展历程

17、这场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场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8、下列关于大炼钢铁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 B.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速度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合理利用了人力、矿产等资源

19、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瑞金

B.北京

C.延安

D.西柏坡

20、“十三五”以来西藏交通运输发展综述:织密团结线、铺就幸福路。这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是(     

G6京藏高速羊八井至拉萨段一景                 农村客运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坐上了平安车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策略: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______,消耗敌人。

 

22、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_____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改正:

(2)_____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改正:

(3)_____茅盾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改正:

(4)_____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改正:

23、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______________”的构想。 在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4、1971年10月25日,当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与这一场景相关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是____

25、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6、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产阶级思想色彩的施政方案《________》。

27、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召开的_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8、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力量是________

29、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扩大了侵略权益;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0、匹配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A.南昌起义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八七会议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三湾改编_____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秋收起义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E.古田会议_____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F.国民党一大_____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代表。

(3)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4)21世纪初,我国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的事例。

(5)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3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史实。

(1)为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

(3)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为《________________》。

33、虎门销烟的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但两党两次携手,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杭日。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抗击敌人的新进攻。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这次革命担负的两个任务。结合所学指出国共两党在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后,为“计划彻底的革命”所开展的军事行动的名称。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分析在中共的斡旋下此次事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的“敌人的新进攻”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分析抗击敌人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